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通用46篇)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通用4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
时光荏苒,眼看又要过新年了,但年味一点儿也不浓。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过新年的情景来,那真是记忆犹新,年味十足……
那时候,我记得每年的腊八过后,家乡的年味就渐渐地浓了起来。乡亲们便开始张罗着过年的事情,孩子们更是日日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会早早地到集市上扯来花布,准备给孩子们缝制一身新衣服。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只有到了新年,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人一身新衣服。并且,这身新衣服,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在身上,以图个吉利。
我的母亲是位裁剪能手,我们姐弟三人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她还会做出许多花样来,比如,她会设计出样式新颖的小兜,还能用其它花布,缝成各样美观的图案,来装饰新衣服。
我兴的事情就是试穿新衣服了,因为,母亲缝制的新衣服总是那样合体。我穿上新衣服后,望着镜中的自己,心里乐滋滋的,别提有多美啦!
也就是腊月二十左右,村里的乡亲们便开始蒸白馍啦!平时,大家是不全吃白面馍的,只有到了新年,才全部换成白面馍。白面馍要蒸许多,还要蒸一些大馍,走亲戚时带上。另外,还要包一些肉包和素包等。
蒸白馍是很辛苦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家蒸白馍时,还要请上几位大娘、婶子来帮忙,总是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房间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那些雪白的大馍和小馍,滚落在用高粱杆编织成的“箔”上……我吃着热腾腾的新馍,感到过年真好!
接着是“炸油菜”,也就是炸丸子、炸豆腐、炸鱼块等等,村子里到处飘散着浓浓的香味……那些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菜”,金黄灿烂,让人看了垂涎三尺。这些“油菜”,就是过新年的美味佳肴啦!吃的时候,再配上一些白菜、芹菜、萝卜、粉条等,在锅里慢慢地炖,出锅后,盛了一大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等家里来了客人,又把这些“油菜”制作成一盘盘不同的菜肴,来招待客人。
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就开始煮肉啦!平时,乡亲们是很少吃肉的`,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好好地解解馋。
我记得,父亲从集市上割了一大块猪肉,并把猪肉剁成许多的小块,放进大锅内,慢慢地煮,直到把肉煮得又烂又软……阵阵肉香逸散出来,直扑人的鼻腔……母亲会把那些带着肉的骨头,分给我们吃。真香呀!我总感觉,如今的猪肉没有那时的好吃。
蒸馍、炸油菜、煮肉,这些完成后,还要炒花生、煮荸荠、熬红薯糖等。所以说,过年,大人们是最辛苦的,而最幸福的是孩子们。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中午,还要煮汤圆和饺子。下午,就要包饺子啦!这些饺子,是用来大年初一早晨煮着吃的。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
我特别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一起打牌,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总能给人温馨的感觉。所以,每到寒假,我就特别的想过年。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除夕呀!爸爸很早就起床,在阳台上放起了鞭炮,“辟辟”“啪啪”……伴着巨大的鞭炮声,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马上,新的一年就要随着这首诗过去了。我又长大了一岁,又要迎接一个全新的生活了。但爸爸妈妈也要老了一岁,他们将会越来越老,到最后就变成了老爷爷和老奶奶。所以,在新的一年里也要让爸爸妈妈笑口常开,越活越年轻!
中午,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有土豆炒青椒,豆芽炒粉丝,酸辣粉,还有牛肉白菜汤……我也赶忙把雪碧拿来,每人倒上一杯,然后大家举杯同庆。庆祝新的一年到来,也祝福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工作顺利,笑口常开;他们同时也祝福我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我们还祝福全家安康幸福,在2021年各有所成,过一个快乐的新年。看到这些菜,我馋地直流口水。于是,大家开始津津有味地大吃特吃了。
到了晚上,我急急忙忙吃完了晚饭,便与远在陕西的奶奶和堂哥打了祝福电话。先向他们汇报了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我想奶奶一定会非常高兴的。接着互相给远在天涯的亲人祝福。唉,以前奶奶在淮安,我没少给她添麻烦,现在回老家了,还蛮想奶奶呢。不过,只要奶奶在农村还好就行,只是她的腿疼,所以希望奶奶腿好起来。
挂完电话,才想起爸爸还没给压岁钱呢。爸爸要我磕一个头,才能给一张我一年一直在等的百元大钞。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向爸爸磕了一个头,终于拿到了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了!现在再去到母亲大人那儿去报道。咦?不理我,明天再拿也无所谓,妈妈一定会给的!
快到八点了。我迫不及待地趴到电视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终于,春晚开始了!首先歌舞《虎跃龙腾贺春来》体现了人们对新春的期盼和庆贺;宋祖英的一首《让我们舞起来》使我们看见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特别是小虎队的《再聚首》让我们回忆起以往的青春;刘谦的魔术令我们惊叹不已;小品《捐助》令人捧腹大笑;两位80后的'相声演员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新颖的《论捧逗》……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主持人一起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新年好!”全场顿时沸腾了!
突然,外面放起了焰火,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巨大的焰火声响彻着整个天空。黑夜,被焰火装点得格外美丽:有红的,橙的,黄的,绿的……它们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瞧,这支焰火直窜云霄,忽然散开,变成了一朵鲜艳的玫瑰花;那支焰火好似仙女下凡,从花篮里抛出许许多多的小花,洒向空中;还有的像小星星、小皮球……若大的天空,成了焰火的舞台。啊,我又长了一岁啦!
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今天,是一个合家欢乐的日子;今天,我又长大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
时光荏苒,眼看又要过新年了,但年味一点儿也不浓。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过新年的情景来,那真是记忆犹新,年味十足……
那时候,我记得每年的腊八过后,家乡的年味就渐渐地浓了起来。乡亲们便开始张罗着过年的事情,孩子们更是日日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会早早地到集市上扯来花布,准备给孩子们缝制一身新衣服。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只有到了新年,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人一身新衣服。并且,这身新衣服,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在身上,以图个吉利。
我的母亲是位裁剪能手,我们姐弟三人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她还会做出许多花样来,比如,她会设计出样式新颖的小兜,还能用其它花布,缝成各样美观的图案,来装饰新衣服。
我兴的事情就是试穿新衣服了,因为,母亲缝制的新衣服总是那样合体。我穿上新衣服后,望着镜中的自己,心里乐滋滋的,别提有多美啦!
也就是腊月二十左右,村里的乡亲们便开始蒸白馍啦!平时,大家是不全吃白面馍的,只有到了新年,才全部换成白面馍。白面馍要蒸许多,还要蒸一些大馍,走亲戚时带上。另外,还要包一些肉包和素包等。
蒸白馍是很辛苦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家蒸白馍时,还要请上几位大娘、婶子来帮忙,总是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房间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那些雪白的大馍和小馍,滚落在用高粱杆编织成的“箔”上……我吃着热腾腾的新馍,感到过年真好!
接着是“炸油菜”,也就是炸丸子、炸豆腐、炸鱼块等等,村子里到处飘散着浓浓的香味……那些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菜”,金黄灿烂,让人看了垂涎三尺。这些“油菜”,就是过新年的美味佳肴啦!吃的时候,再配上一些白菜、芹菜、萝卜、粉条等,在锅里慢慢地炖,出锅后,盛了一大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等家里来了客人,又把这些“油菜”制作成一盘盘不同的菜肴,来招待客人。
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就开始煮肉啦!平时,乡亲们是很少吃肉的,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好好地解解馋。
我记得,父亲从集市上割了一大块猪肉,并把猪肉剁成许多的小块,放进大锅内,慢慢地煮,直到把肉煮得又烂又软……阵阵肉香逸散出来,直扑人的鼻腔……母亲会把那些带着肉的骨头,分给我们吃。真香呀!我总感觉,如今的猪肉没有那时的好吃。
蒸馍、炸油菜、煮肉,这些完成后,还要炒花生、煮荸荠、熬红薯糖等。所以说,过年,大人们是最辛苦的,而最幸福的是孩子们。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中午,还要煮汤圆和饺子。下午,就要包饺子啦!这些饺子,是用来大年初一早晨煮着吃的。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5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提前十天半个月准备年货、打扫房屋,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在门上贴红彤彤的福字和吉祥喜庆的春联;在窗户上粘上造型各异的大红窗花……很多飘流在外的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里,就为了同家人欢聚一堂。每年的除夕人们总是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地吃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还会一起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家也是如此,今年跟大外婆一家在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除夕夜。
这一天清晨,我和妈妈早早地起了床,爸爸也不甘落后。早饭后妈妈便开始着手准备年夜饭,而我和爸爸配合着贴福字和窗花,并且把各个房间整理得整洁又漂亮。
临近中午,我和爸爸已经完成任务了,而妈妈还在厨房马不停蹄地忙碌。出人意料的是妈妈为了奖励我的辛勤劳动,主动提出咱们午饭去吃肯德基。哇,过节的感觉太好了!
到了下午,我们全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擦灰扫地、擦地板,准备瓜果零食……傍晚时分,客人纷纷到场,我们又忙碌了起来:我和爸爸在客厅招待客人,端茶倒水,陪客人们聊天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麻利的烧菜煮饭,颇有几分大厨的风范。
开饭咯!满满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我不禁馋涎欲滴。大家一起入座,举杯互相祝福,希望来年吉祥如意。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喝着,笑着聊着,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天,忙碌又快乐,劳累又幸福。这一天是庚子年的结束,也是辛丑年的开始。明天起,一切都是全新的!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6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长寿塬,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样的原始商品交易。集会就在镇上,当地人将这种活动称之为“上会”“赶集”。适逢春节,这种赶集活动便成了“逛年会”。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小镇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那种特殊的情感,是久居都市的人们无法体会的。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总会惦记那种场景。小时候,每逢集会,母亲总会拉着我和妹妹的小手,在小镇里给我们买新衣服,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
每逢春节回老家,我总喜欢在小镇的街道里逛逛,记忆中的场景和多年以后的归来之感,总是会让我感到踏实而美妙。街头的叫卖、热闹的场景、欢乐的人群,甚至是任何一处画面,都会有温馨之感。如同沋河淙淙的细流声在心底流淌,一直流进我的心灵深处。家乡的年味总会让人诗意盎然!
集会已经成为渭南长寿塬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长寿塬许多的年轻人都将奋斗的脚步,迈进了城市。城市的'天空下,商品交易活动相对便利,但是长寿塬的“逛年会”,在每个塬上人的心里,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塬上人实在、朴实,从不弄虚作假,在镇上买东西经济实惠,图个放心。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家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内心最踏实安定的地方。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尤为强烈。或许是基于这种情怀,所以才无法忘却。
往往越是久别,那种情怀就更加明显。我喜欢听家乡的方言,集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有时候都会是一种享受。某一刻,你会突然间发觉:方言就是身份的通行证。说几句方言跟老乡问好,真亲切!乡音乡情,心领神会,美妙至极。
对于长期在外的人来说,每年过年回家经过小镇,若能够在热闹的集市上吃几个油糕,来一笼包子,或是咥几根麻糖,邂逅那久违的甜美,家乡的味道便会弥漫开来。偶尔跟身边的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已经没有年味了,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我不那样认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小镇的年味是无法复制的,是独有的,那才叫真正的年味。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7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期待的节日,也是一家老小团圆最重要的节日。我在这春节里也享受着浓浓的年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开了,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一接到放寒假的指令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老家,最开心的就是和爷爷一起上街。爷爷一大早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上街购置各种各样的年货:春联、烟花,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果和水果等等。直到三轮车的后备箱都放不下,我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虽然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重复上演着,可我的心里依旧感到满满的新鲜和幸福,大概这就是年特有的味道吧!
购置好了年货,到了腊月廿三,送完了灶王爷,我们家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刻,全家出动开始做过年的包子了,在我们老家,包子称作馒头。爷爷奶奶拿出早几天就准备好的发酵引子,搬出一盆盆现做好的馅料,咸味的有荠菜肉馅、萝卜丝肉馅、青菜肉馅,甜的有红豆沙馅、黑芝麻馅,爷爷说这象征着五福临门,多好的寓意啊!接着邻居们也来帮忙了,只见他们把面团分割出均匀的小份,然后摊开面皮,包上馅料,把皮子折成均匀的十几道褶子,聚拢、捏紧,一个圆滚滚、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摆好在蒸笼里,摆满围成一个同心圆。这时候大灶上的水也烧开了,蒸笼放在大锅上,大火烧开几十分钟之后,屋子里被一时半会散不开的'水汽氤氲的烟雾缭绕,随着揭开蒸笼,面香夹杂着菜香立刻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蒸好的豆沙包,顾不上烫,一口咬下去,软软的面皮裹着豆沙的香甜吃到我的嘴里,滑进我的胃里,把我的馋虫全部引出来了,三下五除二,香甜的包子就这样被我“消灭”了,真甜呀!我想,我吃进去的是包子,到达我内心深处的却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吧!这种味道是期待、是忙碌、是团圆、更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幸福!
这不,吃着吃着,在外上班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吃着吃着,最热闹的大年三十就来了,和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伴随着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8
有人认为年味是好看的新衣服、是美味的佳肴、是一个个厚厚的红包,是窗外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可年味真的仅仅只是这几个吗?在我心中的年味是一家人温馨的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天。
年,是花儿一样的味道。香,甜,每当有花儿开的时候,春天就到了,生活就温暖了,心也就有了幸福的感觉。
“开饭啦!”随着妈妈的声音我们陆陆续续的围坐在饭桌前。唯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最开心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聊着自己这一年的所见所闻,开心的不开心的仿佛只有在这个时刻可以倾诉出来,而家人,就是最好的倾诉者。不知不觉中,年夜饭也将接近尾声,而在这个时刻,大人们都摸摸口袋,在不经意间掏出了一个红包,说着:“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学习进步,天天开心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包含了长辈的关心与期盼。我们也总是会回:“谢谢(称呼),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年夜饭过后,大人们围坐在沙发前聊着这一年的'工作生活状况,老人和孩子们却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每年都会有的春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
最令人激动的时候到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10-9-8-7-6-5-4-3-2-1“过年啦”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每每在这个时刻,我们都低着头给亲朋好友发着祝福的短信,而妈妈却把我拉到一旁说:“宝贝,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你要成长起来了,希望你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做到自强、自立、自信、自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你要努力,要上进,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妈妈一直支持你!”
“好的,妈妈,我记住了,我会做到的,新的一年,我不会再让你们失望了,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我会做最棒的自己!”
也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低头在抢着红包,比着谁抢的最多,谁又最少,欢声笑语回荡在家中。
今年并不可以放鞭炮了,那些小朋友总是问为什么,而大人也喜欢开玩笑说“你先把钱放在那,你就可以放了。”她们便像泄了气的气球一下躺在地上。
年味,是快乐的,是温馨的,是甜蜜的,而并不是各自玩着手机,亲情被互联网隔离。
年味,是爱的味道!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9
蜜蜂可以忘记甘美的花蜜,但它们却忘记不了蜂巢的温暖舒适;马儿可以忘记多汁的青草,但他们忘不了辽阔无垠的草原;小草可以忘记晶莹剔透的露珠,但他们忘不了肥沃的土地,人也是如此。
中华民族的'儿女,无论与家乡的距离有多远,工作有多繁忙,都会赶回故乡,只为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每年春节,我和父母都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买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忙里忙外,总算等到合家欢乐的大年三十了。
那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祭祀用品,到乡下的祠堂里去祭拜祖先。到了那里。我好奇地走来走去,听爸爸说他以前就住在这里,祠堂非常大,就是在这里举办宴席也没有问题,摆好供品,点上香烛,对供桌拜三下,再把香插在香炉上。做完这些祭祀仪式也算是完成了。
在大伯放鞭炮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据说在以前我们家族有一位在外做生意的先辈,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错过小年夜的宴席,但大家为了等他在小年的时候就不摆宴席了,而是在大年初一给他补办。“哦,真的吗?”我感慨到,心里为我们祖先团结和睦的精神自豪。
晚上大家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互相祝福来年可以风调雨顺,诸事顺利。
这个春节过的真有意义,因为我了解到了我们家族的一个风俗习惯,爸爸说这也是我们家的根,我也会把这个习俗牢牢记在心里,传承下去。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0
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婆婆说,“过年想多炸一些麻叶子,我孙女肯定爱吃。”
“麻叶”是儿时老家春节才会有的一种面点,现在已经很少人做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网上应该有卖的,买点直接寄回家,别费功夫做了。”婆婆赶紧阻止,“不要了,还是我自己做的好吃!”见她态度坚决,我也没好再说什么。但当天晚上睡觉前,我翻来覆去,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腊月里炸麻叶的情景。
炸麻叶说简单些就是炸面皮。把面活好后,擀成一块大大的薄薄的面皮,用刀子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块,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但就是这么用料和工艺都十分简单的东西,却成了我们儿时莫大的期待。在面里加上盐、猪油、鸡蛋,再来点葱花芝麻,炸出来那味道站在院子外都能闻到。
那时家里人多,加上平日里没什么零食吃,趁着过年家里一般都会炸很多,差不多是一般人家的两三倍。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准备这项“大工程”的那一天,大人往往起得很早。奶奶负责和面,将面粉倒在一个白底红花的大搪瓷盆里,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在“山”的`中间挖一个坑,加热水、盐、油和葱花等开始揉啊揉,揉成一个又大又有弹性的面团。爷爷紧接着利落地将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在高高的方桌上一边撒面粉防止粘黏,一边一下一下地擀,总能听到面皮有节奏地拍打桌子发出的啪啪响声。擀好一张后,顺势把面皮卷在擀面杖上。爸爸接过去将其放在砧板上先沿着主线切开,再左右斜着分别切上几刀,大大的面皮切成一堆菱形的小块。再由妈妈把它们放进已经烧热的油锅里,时不时用筷子翻一翻。
爸爸切得快,没来得及炸的菱形小片,得及时铺开防止粘黏。这时就轮到我们小孩上阵随时“等候指令”。爸爸喊了,就赶紧接过来一小堆切好的“半成品”一片片在案板上铺开;妈妈喊了,再立马用小簸箕装一批送到灶台前,顺势将她刚炸好的麻叶子塞一个到嘴巴里赶紧溜出厨房。
鄂北的腊月天寒地冻,我们一家却在屋子里忙得热火朝天。在“等候指令”的间隙,我们还会时不时瞅瞅客厅那台开着的小黑白电视机。每年寒假会放一些《射雕英雄传》《雪花神剑》等武侠剧,精彩得很。遇到有雪花、要换台或是需调音量时,马上会有人去拨一拨电线或旋钮,以至于那一天的电视总有好几个地方都会被蹭上白白的面粉。
忙上大半天,这项工艺简单但却量大的“流水线”项目总算能告一段落。一番收拾屋子厨房后,金黄色的炸麻叶也已经冷却了。妈妈将麻叶装到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储物间的大缸里。那是一口很久以前装粮食的缸,也不知在我们家已经多少年了。每到过年,里面就放满了一个个装满食物的袋子。有炒好的瓜子花生、熬麦芽糖做的米糕、炸好的麻叶,还有爸爸总会在春节“奢侈一把”买的糖果和水果。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些吃的让那口平时都不会多看一眼的缸,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了诱惑。时不时总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溜进去吃力地揭开盖子,窸窸窣窣在黑黑的缸里摸索着袋子偷吃的。有时候运气差会摸出一把小麦,才知道不小心又打开了爷爷藏在里面的麦种。
老家有个习俗,到了腊月就不能说“断了”“死了”这些不吉利的话。弟弟不懂事,有一次快过年了天真地问爷爷什么时候死。因为在年幼的他看来,农村的家里办丧事是很热闹的。爸爸妈妈赶紧把弟弟臭骂一通。爷爷则像往常一样还是乐呵呵地说童言无忌。那时候我还想,爷爷奶奶都这么健康,怎么会死呢?弟弟真是太不懂事了!
不曾想,后来过了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生病去世。老房子也拆了建了新房。那口缸和那台黑白电视机,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我们也都各自在外成了家。尽管那些吃的早已不再是我们春节的期待,但腊月里他们还是会坚持要准备几样备着等我们回家尝尝。我一度对他们这些想法非常不理解,现在好吃的那么多,什么也都能买到,自己费劲做有什么必要?
后来看到他们对春节准备吃食近乎执念的热情与坚持,我也开始反思。老人家无论是出于节俭不想花钱,还是因为自己做的才特别好吃,他们真正高兴的,是后辈在尝过后满足地说上几句“妈,还是你做的好吃!”“奶奶,你做的这个太好吃了,我想带点走!”这种制造“妈妈味道”“奶奶味道”的成就感,或许才是他们整个春节最大的欣慰。毕竟儿孙们长大了,在外面的大城市可能见识得远比他们广,吃过的好吃的远比他们多。父母如今能为我们做的,和外面不一样的,就是那些几辈人流传下来的,能勾起我们儿时美好回忆的几样食物。
我们会选择在儿童节准备礼物、圣诞节准备圣诞树来培养孩子节日的仪式感。春节了,何不带着孩子一起,跟长辈们学着做那些曾满足过我们整个童年的吃食呢?这也是一种传承啊!无论是炸麻叶、糖糕还是饺子、三鲜,那些承载我们儿时春节欢乐记忆的美好味道,值得我们一生去铭记,更值得我们传给下一代,毕竟,那才是年味啊!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1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外工作了一年的人们不顾路途遥远,也要回家和家人团聚。
贴春联、包饺子、吃团圆饭、拜年……都是过年时的习俗。
过年时吃的饭总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人们准备了鸡鸭鱼肉大显身手,家家户户的烟囱里边冒起了烟。炸鱼,炸肉,炸藕盒;炖肉,炖鸡,炖排骨……馋得我们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认为,过年时能吃这一年一度难得的盛宴,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贴春联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情,就像王安石说的那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人们把旧春联撕掉,换上红红火火的新春联。我想,春联上的句子都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大家对下一年的祝福。
过年时吃饺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孩子们也和大人学包饺子,结果总是饺子没包好,反而把面给糟蹋了,就像我,包饺子时不是左边露出了馅儿,就是右边露出了馅儿,有时中间竟然还破洞!弄得大人们哭笑不得。包饺子时,大人会拿出一个干净的硬币放入饺子里说,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谁最有福气。
拜年也是过年时的重要习俗之一。一大清早,人们便走在街上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主人热情的把来拜年的客人迎进屋子,说上几句家常话,便接着去拜年。
过年时,长辈们总是把孩子叫到跟前,问问学习咋样,生活咋样,便从身后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大红包,孩子们领了红包,道了谢就欢天喜地的走了。
过年时看春晚总是能增加节日气氛,春晚里小品总是把我和小伙伴们逗得大笑,有人抱着肚子笑,有的仰面大笑,还有的在地上打着滚笑。
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它象征着美好,象征的团圆,也象征着一家人美好的愿望。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2
正月初四的早晨,我们吃完早饭,爸爸说:“这次春节天天都呆在家里,再不出去走走、看看,就太没意义了。”于是我们开始商量去哪里,最后妈妈一锤定音:去武侯祠逛庙会。
我们坐车来到武侯祠门口,只见到处人山人海。爸爸准备把车停在停车场,结果却发现那儿挂了一个牌子:车位已满,请去二车场。我说:“待会儿前面别再来个车位已满,请去三车场。”把大家都逗笑了。
爸爸停好车,我们来到武侯祠大门口,看见到处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非常喜庆。
进了大门,我们不由自主地顺着人流往前走。在文物展厅,我看见了诸葛亮发明的一次十发的“诸葛连驽”。我在心里说:“好厉害呀!”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许多象大门一样的`“历史长廊”,每个门上都有一个历史故事,还配有图片。爸爸给我讲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我都听得很入迷。我们走了一会儿,又来到小吃区,那儿可真热闹,里面的人都吃得满嘴流油,肚子都要撑爆了似的。里面小吃名可奇怪了,有荔枝水饺、香港撒尿牛丸、三大炮等。
我还碰见许多小朋友在为受雪灾的地区募捐。他们都穿着诸葛亮的衣服,很好看,就差一把羽毛扇子了。电视上曾经报道过他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小财神”,我觉得应该叫“小天使”,因为他们在为灾区的人们送去幸福。妈妈叫我去捐了十元钱,我还和其中一位小“诸葛亮”合了影。我觉得他们这个春节过得非常有意义,非常羡慕他们,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也会争取参加。
今天我感到很愉快,因为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帮助了灾区的人们。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3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题记
步转回廊,华灯初上。
行走世间风尘满袖,蓦然回眸,照归途现,红尘仆仆,烟火未尽,思绪难书。
白梅舒展,暗香涌动。早早入夜的春日里,街灯亦提前明亮了起来,点点如星洒落在沥青铺平的长街,如火似焰。今夜灯火似乎格外璀璨,除去街市上的繁星,家家户户门前也都亮起了一—轮“朝阳”,高悬在屋檐下。人们在欢笑声中晕红了脸颊,好似被这朝阳般的灯笼染上了色彩,今宵的沉醉定会早早唤醒新年的曙光。
送别风云变幻的庚子之年,我们一路坎壈,一路坚持,终于又迎来新桃换旧符的时刻,灯火中希冀在跃动,残风里春信在呼唤,人间的温情跨越如此岁月和命运之阴霾,将记这个春节,亦显弥足珍贵。
望向古褐色门小巷尽头的那剪冬梅,在绮丽烟火中,瞬如虹彩,异常动人。外鞭炮声噼里啪啦一顿响,裹挟着火药味儿的空气四处逃逸,红纸随风而飘散一地。待父亲拜过了天,拜过了厅堂上的财神爷和厨房里的灶神,除夕夜就开始了。除夕夜,免不了的是一顿丰盛的吃食。母亲从午饭过后开始准备,到了晚上,一口大锅“滋啦”几声,伴随褐黄油光滚滚,餐桌上便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美味菜肴。桌上热气腾腾,桌下的一家六口亦是笑呵呵乐个不停。此时,爷爷奶奶催促我吃个红鸭蛋,弟弟唤着妈妈夹碗粉干,爸爸一边给爷爷奶奶夹着鸡肉一边又嗔怪着他们总是忙里忙外不肯休息。柔和的灯光下,迁就我口味的,是清汤火锅冒出一簇又一簇的热气。一块块鸡肉金灿灿又油光发亮,家乡特有的粉干掺了酱油的颜色,自家种的青菜,奶奶坛子里腌了许久的酸萝卜,用红纸抹过的油红鸭蛋……随杯换盏一顿响,仿佛一年里能吃到的所有美味都在这张桌上,而一年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这时我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嘴里吃着的,鼻子里嗅着的,酸甜苦辣咸都是团圆的味道。
桃符张展之上有红灯高挂,灯光映照之处有梅花新绽。大年三十夜晚的那顿饭,无论多远,都会赶来,无论多忙,亦会放下。年节的盛宴在碗筷叮咚中开幕,一年的苦辣酸甜就要溶成杯中佳酿,一饮而尽提前在欢聚的筵席之上迎接春来。电视机旁依旧守候,即便不再为节目而满心期待,也愿意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中笑意满怀。我看傍晚车水马龙,游子奔赴各自心中殿堂,我看到门前老人踱步,始终看向他回来的方向。在除夕这夜,旧年所有的担忧和想念,都化作杯盏,化作佳肴,融进巷子尽头白梅欢香肆散欢声笑语声中。
华灯烂漫,辗转反侧,眼尽头,除了那剪风中白梅,亦有不少期待。大年初一,我虽不必走亲戚,却亦要起个大早。母亲自是起的比我早,在厨房里准备早上的吃食。我知道,她亦一定泡好了“茶”。这里的茶,并非是我们平时所喝的.红茶绿茶,而是用冰糖水加上捣碎的生姜,裹着糖衣的花生以及雪白的米苞。茶是刚泡的,握在手心里十分暖和。作为家里的“大姐儿”,敬茶这个任务自然是交到了我的手上。所谓敬茶,便是小辈手托茶杯请长辈喝这新年的第一杯茶,长辈在喝茶前也会对小辈说一些祝福期冀的话语。我右手托着茶杯,左手扶着杯身,微微前倾低头,听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祝福,而后递去茶,整个过程虽不到一分钟,却让我感受到重如千钧的文化底蕴。虽已告别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之年代,这样的习俗却温润着我的文化生活,慰藉我的人伦情感。父亲不善言辞,只是接过我的茶便喝了,但我明白,他的心里,对我的祝福与期待岂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一盏盏茶送出去,祝福盈盈,年味亦是满当似溢那杯茶盏,温馨依旧,回看白梅,心之所感尽是年味绵长,芳香四溢。
群星结灯彩,霜风吹遍,掩映九天光灿。佳节醇酒殷勤看,红影摇曳,夜光杯盏。正是岁末春头,万家灯火璀璨。梅香味浓,先叶开放;花梗无毛;花萼淡白;萼筒宽钟,被短柔毛;萼片近圆,先端圆钝。素日冽风尚在梅花枝上成一树素色幽梦,几只归来的春燕便试探地将那玉带裁成几段,宣告春讯将至。窗前的我只静待火红灯笼落下时,满坡梅花似云如雾。身体中的木头又刻下年轮一道。时间的更迭如层层相叠的浪潮,裹挟着旧日回忆,又送来新的景致,伴随花香,最是辞旧迎新的节点引人感慨,回忆与期待都让心潮涌动不息。
暗巷深处的白梅,烂漫璀璨依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4
过年啦!过年啦!盼了好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是红彤彤的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到处都能听到祝福的话语。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也贴上了大红的福字。
因为今年爷爷奶奶是在我家过年,妈妈在家里要准备年夜饭,所以中午我就和爸爸一起去把爷爷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了,他们不但给了我压岁钱,还对我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爷爷说这红包是让我买自己最喜欢看的书,要好好学习,增长更多的知识。
到了下午,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我择香菜,那嫩绿色的香菜像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香菜叶,我左手拿着香菜,右手把香菜叶给择下来,我把嫩一点儿的叶子挑在一边,妈妈说嫩一点儿的叶子可以拌着吃,虽然择的`时候很累,但我却择得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做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递给了爸爸,爸爸洗菜,奶奶切菜,大厨师妈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桌子的菜,有糖醋排骨、鸡烧板栗,还有我最爱吃的椒盐大虾、和气菜等十多个菜。我们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这美味的年夜饭,吃完了年夜饭后,我们就一起去观看丰富多彩的牛年春节晚会了。
啊!过年的感觉真好!这真是一个愉快的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每到过年时候,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奶奶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奶奶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婶婶、叔叔、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盛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家拜年。临走之前,姑姑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6
“年”一个似近非近的字,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也许并未发现“年”之一字并非那般无法可及,那般远离人间烟火。兴许在我们已习惯的生活。
年音
近几日的天是多变的,是感冒多发的物候,傲立的寒梅也发焉了,枯草被风吹一丛一丛的蔓延,残树杈上窝也没了动静,偶尔一声鸟鸣也随冬风的席卷而消沉了。
路上的小贩却因这儿冬风而退却了新春的热忱。街前的,巷里的,道上的,尽一片红火,卖对联的,卖福字的,卖饰品的,无不向客户推销着,“再便宜点儿,我就要了。”“不能再便宜了,这是最低价了,……”他们也许并不耀眼,但春节因他们而添加了红火的气氛。
这两日待在家里,时不时的听见几声“哧、砰……”的噪音,起初心里有几丝的烦躁,但听习惯了却舒服了几分。
回家的路是最为煎熬的。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国各地发出了留在本地过年的倡议,往年主干道上,车鳞次栉比的排在路上,喇叭声此起彼伏,换成了,父母一箱箱年货的快递的运送。电话里的声声嘱托。游子归乡的路是最煎熬的,家里人的等候是最急切的,新年是这二者的交汇点,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疫情而阻挡,只有新年悄然而至。
年画
前几日也曾与家人共同打扫卫生,探寻着平时未轻易发现的角落,轻拂灰尘,所到之处便披上光鲜的外衣,小心取下玻璃,上面的斑痕已不可数,用湿抹布微拭,再用一些旧报用力搓几下,便十分洁净了。放上玻璃,阳光洒进教室内,反射大千世界。洁净的不止是玻璃,还有一年心灵,打扫得不止是一年的灰尘,还有一年的晦气。
年三十回到家是要上坟的,有时几家人,有时一家人,又或是一个人,但却是不可缺的。我已上坟多年了从未讨厌于此,反倒越敬重于此。必拿的是那老几样:“老酒”“老盅”“老篮”,还有那些新样式:“新菜”“新碗”“新鞭”……随后去往坟地。
一家的坟地是挨在一块的,一家的总是一起上坟。先找木棍,划一圈;再依次摆上篮子里的物品,插上香;后将纸钱拿出,铺在地上。家中的长辈念叨几句祝福的话,我这样的小辈是学不来的。随即用火将纸钱点燃,火势随风的吹扬而大了起来,将燃尽的纸币渐化为尘埃流入那一边。也许这并非是真的,但却包含了新一年的祝愿与对已故人的追忆。
纸燃尽,酒洒落;双膝一跪,头向下嗑;是对逝者的留情,亦对活者的慰藉。
年食
年三十必不可少的`是饺子。下午还未黄昏,一家人便围成几桌,拿出和好的面与调好的馅,备出几个放饺子的盖帘,一家人便开始忙了,一人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一片片厚薄均匀的面皮,另一人用匙勺将馅放到面皮上,再对称的将面皮一捏,一个圆溜溜的饺子便成形了。几个人配合的毫无破绽。太阳刚沉,所有的饺子便占满了盖帘,随后便锅中倒上水,开火,水开,将饺子逐个放入水中,再水开,饺子在水中翻滚着,一个个像出浴美人。冒着热气。散着香味。将饺子盛入盘中。摆在桌上,将年前的腊八蒜取出,倒入碟中。嚼一口翡翠似的蒜,吃一口饺子,小酌一杯,便赛似神仙了。
年末的厨房是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地方,洁白的藕夹上调好的肉馅,挂上面糊,往热油锅里一炸,那个香能使人流口水,肥美的五花肉勾引着味蕾,白嫩的豆腐和鲜绿的小葱一炒,白绿相间,再放点红的辣椒,那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红烧鱼,那更是折磨着我的灵魂,红棕色的鱼身配上翠绿的葱花,再来点红宝石似的辣椒,陪上红烧鱼的鱼汤,那是看上一眼,闻上一鼻,都能把人的馋虫勾出来。
年觉
在饭后与家人一起闲聊,细数一年的经历,一年的收获。仰看屋外,烟火四起,家人齐聚。这一天,这一时,这一刻,冬日的寒风已散大半,初春的温暖已温暖心田。
新年的钟声总是很快的敲响,家人在这未眠的一夜里说了许多,听了许多,想了许多。一年的尾声终到,打开窗,触到寒风的凌冽;缩回身,受到家的温暖;倚床上,觉到孤身的寂寞;翻手机,小到友情的深厚。年过了,亲情更浓了,友情更厚了。
有人说:“年味淡了”,有人说:“年渐渐消逝了”,有人说:“年已不见了”。那是因为年已融进了我们的生活,透进了我们的骨子,流进了我的心坎里。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7
过年,需要在老家才有味道。
被烟子熏了一年的漆黑的墙面上,贴年画,“年年有鱼”画中抱着红鲤鱼的大胖娃娃,“榴生百子”画里鲜艳欲滴的榴籽,“松鹤延年”画面那孤傲冷峻的仙鹤和虬蟠如盖的古松,看一年都喜欢。
被日晒风侵了一年的发黄的门面上,贴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门联,怀抱双锏的秦叔宝和金鞭的尉迟恭画像的门神,看一年都不厌。
即便是孩子们放鞭炮,也不觉着心烦,忽远忽近的炮竹声反而平添醇厚浓烈的年味气息。
如期而至的年,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所有人的心里,不论孩子、游子,还是孤儿,如恋巢的候鸟,都会在年前向着家的方向纷纷归来。
过年了,家中老人健在的,都是幸福着的;家里孩童多的,也都是喜庆和热闹着的。
除夕夜,像一棵茁壮茂盛的大树,树的根部,就如长幼同堂团聚的家。大树下,全家老小团团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边,吃着全家老小一年来的'家长里短,吃着团圆年的美满与自在,吃着久别重逢的幸福,也吃着来年生活的无限憧憬。
除夕夜守岁,守着老家流缓的云,低语的风;守着朴素、善良的人情世故,也守着古老风俗和祖辈留下的融于血脉的文化。
老家,于我而言,过年时节如候鸟般回去,只是忙碌了一年短暂栖息的安慰。掐着指头算,我也有好多年没能回老家过年了。
老家,亦如一盆兰草,散发着淡雅香,萦绕在心头,弥在梦里。自己越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越是害怕触摸;越是想捧在手心里,就越担心捧在手心就化了。
时间如山间溪水,吹着口哨,欢快地流着,淌着,自己没日没月地瞎忙活,也不知在忙些什么。有时也想歇一下脚,也想洒脱一点,悠悠闲闲地混些日子,然琐碎的事情像烟灰缸里的烟蒂,也像桌上的蒙尘一样,越积越多。
打离农村老家进城二十多年,岁月业已把时光的幕布轻轻掀开,自己年少时那如梦的双眸便逝去了天真,蓄满了深沉;岁月那把年华的刻刀缓缓的,不动声色的割着,划着,自己原本光洁的额头便抹去了稚嫩,倾注了成熟。
我对于荏苒的光阴常起一种流连眷念的感觉,结果常令我自觉地和故意地一心想念着老家年味的那特殊甜美的时光,自己的人生便有了重重叠叠的记录和回忆,时至今日,那些甜美的时光还是活现脑中,依稀如旧。
梦里梦外,满是父母磨豆腐时的那碗清甜可口的豆花,满是父母煮甜白酒时的那团清香松软的糯米饭,满是父母炒蚕豆时的那碟酥脆破肚的蚕豆,满是街坊邻居家杀猪时的那钵浓香满溢的猪杂。
如今,自己每天都被时间的车轮推着,如山中老翁,混着“山中无甲子”的时日,直至耳畔忽然响起调皮孩童燃放的第一声爆竹,方意识到,年的脚步声近了。
阵阵炮竹声响,让寒了一冬的自己听到了大地的心跳。孩童们脸上漾溢着纯真的笑容,那一双双水灵无邪的眼神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古风,让年的味儿穿越了时空,穿透了风雨。
过去缺钱,日子再不快活,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如今,即便是有钱,多少钱都不够花,但能和家人在一起,便成了自己最为奢侈的一件事情。
有人说过,父母在,过年回家,自己是孩子;父母在,过年不回家,自己是游子。失去父母,即便是过年回家,在哪,自己都是孤儿。
过年回到父母的身边,家完整了,人踏实了,心也安定了。父母就如旺了一季寒冬的那盆火,过年回家,就是为烤火来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8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小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买新衣服、吃到好吃的,还可以开心地玩耍,大人们可以和兄弟姐妹们团聚,我虽然还是一名小学生,对年的味道却深有体会。
年的味道是幸福的、快乐的。人们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大年三十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回老家跟亲人团聚。我一下车,见到了舅舅、姥姥。我马上给他们拜年,他们笑着说:“真乖,来,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我开心地说:“谢谢舅舅、姥姥。”舅舅说:“你们先进屋,我贴完春联就进去。”我说:“舅舅,我来帮你贴春联。”我拿着春联就往门上贴,舅舅赶忙说:“停,贴反了,春联分上联和下联,这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讲究。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回到了屋里,看到了舅妈、妈妈、姥姥她们在包饺子,大家分工明确,有包饺子的,有擀饺子皮的,还有择菜的,我凑热闹说:“我来和你们一起包饺子吧。”妈妈说:“你不会包,别添乱,一边玩去。”哥哥说:“走吧,我们去院子里放炮。”
过了一会儿,妈妈吆喝着:“赶紧去洗手,饭好啦。”洗完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外面鞭炮声不绝于耳。小孩子边吃边玩,大人们有说有笑,畅谈他们小时候的年。
我觉得,年的味道是屋外点燃的`鞭炮,是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是手中的压岁钱,是寓意吉祥的春联窗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19
年,是365天的总括,是一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共同祈祷,共同消愁,共同解忧。共同迎接新的一年,但在今年特殊的这一年,病魔不能让我们如愿以偿,纵使这样,纵使原地过年,纵使隔海相望,不能相聚,纵使千里望同月,纵使南风北吹,但热忱之心,不可泯灭。
那么什么才是年呢?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孝道文化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是文化传承的绝佳舞台,春节文化有多个方面的意义,我认为团圆和谐、辞旧迎新、传承孝道应该是春节文化意义中最为重要的三种。
春节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团圆与和谐。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我们常说:“新年快乐。”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那么过年的习俗有什么呢?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是不同的,自然而然,春节在不同地域,它的习俗就显然不同。每个地区都无限蓬发发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灶,这天老人们通常会“请”灶王爷,也就是买一副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挂在厨房。
扫尘这一习俗大家肯定不陌生,毕竟已经变成了大家最为头痛的事了。每到年末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简洁明了,对仗工整,不论贫富贵贱,贴春联都是最受喜爱的春节传统习俗。与春联相似的习俗还有剪窗花、贴“福”字和年画。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小朋友过年最喜欢的节目应该就是拜年了,因为可以领到数目可观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一岁。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人们会在这期间,一件一件的完成。来表示他们对春节的重视,
虽然当下,千万同胞在与病魔斗争,他们无法再像往常一样,即使她们不能团聚,但中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然原地过年,但是为了战胜病魔,我们别无选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以许多方式表现出来,风只会让火愈加猛烈,我们只有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病魔,才能将这份中华文化的蕴含,越传越远。
春节,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熏陶的结果,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的热情,这是中华民族的里程碑上不可磨灭的利刃。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0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这不,今天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去买对联。
到了龙城,我放眼望去,映入我眼帘的一片红色的海洋,走近一看,哦!对联有宽的,有窄的,的长的.,有短的,还有的字是黑色的,有的字是金色的,看的我真是眼花缭乱。刚走进去,我就看了一幅,这幅对联长的样子可爱极了,底下和上面各有一条粉色的小蛇,对联上的字是金色的,上联是:平安富贵合家欢,下联是:吉祥如意万事兴,横批是:财源广进。我一眼就看上了,对妈妈说:“妈妈,这幅对联真漂亮,我们就买它吧!”妈妈却说我们再往前看看,说不定还有比这幅还好看的呢。于是,我们就顺着人潮往前走,可是走了一圈也没看到比上一幅对联更好看的,于是我们又回去把它给买了下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像着我们家门上贴着我选的对联,肯定又喜庆又好看。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1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就地过年”成了新时尚,虽然就地过年既安全又可以节约一笔钱,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很想家,想亲人,想母亲做的美食,特别是那碗只有过年回家才吃得上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莲藕排骨汤,是思乡时最深的慰藉。
记忆里,我们每年回家,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天还没亮,她就迫不及待地起床生煤炉子、洗陶吊子,然后赶到菜市场,挑选几根她认为最好的排骨和最新鲜的莲藕,放进陶吊子里,在炉火上精心煨制。
中途不用揭锅看,母亲自有她的煨汤心得,待莲藕排骨汤特有的浓香弥漫小巷、路过的人们情不自禁深吸口气说“好香啊”的时候,母亲才信心十足地揭开盖子。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喝汤不如闻香”。此时,莲藕的清香混合着熟透的肉香直达肺腑,眼里心里都是幸福的温暖。
开吃前,母亲总要拿起筷子完成一套颇有仪式感的品尝过程,将筷子在她认为最干净的胳肢窝里擦擦,然后小心翼翼夹起一块莲藕细细品尝,“嗯,蛮粉!咸淡正好!”汤浓香、藕粉糯、肉烂熟,说明这吊汤食材上乘、火候到位,母亲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湖北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零下十几度或几十度,但照样寒冷,因为我们很少有安装暖气的.,北方人回家脱衣服,湖北人回家则裹得像熊猫一样傍着火炉边搓手边瑟瑟发抖,而炉上那锅咕咕冒着热气的莲藕排骨汤,是母亲为孩子驱赶寒冷的不二法宝,也是邻里关系亲如一家的秘诀。
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过世得早,我们姐弟仨多亏了隔壁的奶奶帮着照看。家里每次煨汤,母亲情愿不吃,都要添上一碗堆得冒尖的汤送给隔壁的奶奶吃。母亲说,老人的口是金口,越吃越有。
长大后,我也曾学着煨莲藕排骨汤,但总觉得没母亲煨的汤香甜,母亲传授过煨莲藕排骨汤的经验,除了用陶吊在炉火上文火慢熬,选材也十分重要,排骨不一定要正排,猪脊骨、边排都是可以的,但莲藕一定要选九孔的,母亲说,只有湖北才能种出九孔的莲藕,也只有九孔的莲藕才能煨出最浓最香的莲藕排骨汤。
买排骨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排骨下边那一点“肥泡子肉”,但母亲说,那才是一坨正宗的好肉,里面包裹着脆骨,煨熟后脆骨嚼得嘎嘣响,软烂的肥肉吸满了汤汁,吃上一块,味蕾极尽享受。
湖北冬天的街头,也有卖莲藕排骨汤的,一般是做小炒或早点的生意搭着卖,老板很大方,五块钱一大碗,洒上一点胡椒和几粒葱花,一碗吃下去,额头汗津津,周身透满温暖。
异乡冬天街头的驱寒美食也有很多,涮羊肉、蒸米糕、烤红薯……但我最恋的,还是母亲那碗莲藕排骨汤。
大寒节一过,母亲便早早地将湖北的九孔莲藕寄了过来,收到快递时,莲藕上还留着一层褐色的泥巴,母亲说,这样的莲藕保鲜,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坏。
待到大年三十,上菜市场买回新鲜的排骨,照着记忆中母亲传授的方法,精心煨上一锅香气浓郁的莲藕排骨汤,然后邀请同事一起品尝,大家吃的吃,录的录视频,我也要打开手机视频,边吃,边笑着与母亲交流煨汤心得。
这个春节,一定也过得十分有意义呢!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2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新年。大年三十天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烟花爆竹,处处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好不热闹。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可我却多了几分忧愁。
除夕这天下午,爆竹声、欢笑声、喜气祥和的音乐声,洋溢在我们永定区湖雷街上,我和爸爸正满怀幸福地在贴春联。忽然,我闻道了一阵阵刺鼻难闻的气味,这种味道呛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抬头一看天灰蒙蒙的,像是雾霾。蓝盈盈的天空不见了,新鲜的空气消失了。我想:这一定是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这可是会严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
晚上,吃过团圆饭。我那些淘气的表弟们,就急匆匆地跑出去放烟花。等我庭院里时,发现他们竟然在几部车旁边,堆起了个小火堆,用来点烟花,五彩斑然的烟花正火星四溅!我连忙飞奔过去,制止道:“不要玩了!停,停,停!”他们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万分诧异。我一边帮他们拨开那个小火堆,熄灭火种,一边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你们呀,真是被玩疯了!万一有哪部车漏油,烟花的火星正好溅到上面,那可是会引起爆炸的!”表弟们面面相觑地看着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他们知错了,我的姐姐派头又上来了,接着说:“各地都有报道过,关于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例,你们难道没看过!还好我及时制止你们,不然你们的小命呀……”
这次的烟花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文明过春节?我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发动起,宣传告诫人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3
婆婆越老越爱俏,我每次给钱,她都接着,买衣服买鞋烫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时髦老太太。今年过年,婆婆提前一个月便约老姐妹逛街购物,见到漂亮衣服就挪不动脚,试穿一下若合身又舒服,便开心买下。婆婆年轻那会儿,一年能混得一身新衣服就不错了,结婚有了孩子,每年春节给孩子们置办上新衣新鞋后,余钱就已经不多了,婆婆舍不得买新衣服,旧衣服洗洗就算过年了。婆婆想起这些就心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己想穿就穿,想吃就吃,得把过去对自己的“亏欠”补回来。
婆婆入冬刚买了一件羽绒服,最近又看中了一件长款外套,买来挂在衣柜里,留着春节穿。我每年年底都会给她一个大红包,让她购年货、买衣服。今年我送红包时,顺便拉着婆婆逛了趟商场,婆婆又相中了一件中长款外套,我立马就给她买了。
过了几天,婆婆见一位老姐妹穿了一件短款外套款式新颖,减龄又显气质,当天下午她就让我和她去商场买了一件。婆婆今年过年外套就买了三件,裤子鞋子,里里外外也配套购置齐全。
现在大家平时就穿得和过年一样,很多人过年穿新衣服的热情减淡,但婆婆却坚持今年过年里外一身新。前不久邻居王大妈突发疾病去世后,婆婆更想开了,她们这代人,苦日子熬过来的',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万事都为子女考虑,有钱也舍不得花。王大妈条件多好呀,自己有退休金,儿子开公司,但她生活还是依照老传统,一件棉袄穿了十年。婆婆可不想过王大妈的日子,到了老年,更应该心疼自己,过日子更要注重仪式感!
婆婆打算好了,今年过年虽然大家不互相串门儿,但大年初一她也穿戴一新,“线上”拜年也要漂漂亮亮,她早上穿一身新衣服,中午再换一身,到了下午再换第三身,换一次精神一次,换一次年味浓一次。自己开心,外人看着她也喜庆。
女儿说,奶奶年龄大了,爱显摆了。婆婆解释道,你爸今年响应号召,工作地过年,不回家了,春节肯定和我视频拜年,他看到我打扮得精精神神,便能安心在外。
原来这才是婆婆新衣买三件,老太过“潮”年的主要原因呀。其实还有一层,婆婆未说,婆婆“闪亮”出镜,出一次镜换一身衣服,也是在她儿子面前变相宣传了我的孝顺。
好吧,我也捯饬起来,过个线上漂亮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4
牛年来临了,一大早,保安叔叔挂起了大红灯笼,插上了彩旗,保洁阿姨把我们的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除夕年夜饭前,我帮着爷爷贴对联,平时不怎么注意的防盗门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一下子亮丽了起来。奶奶忙着烧晚饭,各种美味佳肴端上了饭桌,我一边吃,一边啧啧点头,奶奶兴奋地告诉我有些菜还彩头的`:豆芽菜表示如意平安的意思;红烧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米饭里面加黑豆,表示生活会越来越好!
吃完晚饭,我们全家一起看春晚,节目可精彩了!中间时段有一个抢红包游戏,我拿着妈妈的手机不停地摇,祈祷自己能抢到红包,当手机频幕出现一个红包,虽然只有几元的小钱,但同时和几亿人争抢,我中奖了,怎能不刺激、不幸运呢?
这个春节真是太幸福了,希望幸运之神眷顾我,让我度过大吉大利的牛年,收获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5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虽然全国各地有各自不同的过年习俗,但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共同的仪式。
我的父母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但我从小出生在深圳,生长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深圳,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现代化都市,每年都会迎来工作的人们。而一到过年,他们都会选择回家乡过年,所以,一到过年,整个城市突然就变得空空荡荡的,好似这年,给这座城短暂地放了个假。
虽然,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并不多,但过年的氛围却丝毫未减,依旧很浓郁。作为深圳的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此时会换上“新衣服”,迎接来往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位顾客,路灯也挂上了中国结。站在人行天桥上,望着这一片红红火火的装饰,只觉心潮澎湃。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鲜艳红火的装饰,让人们意识到年关将至。
一到过年,我总喜欢陪着父母做几件有年味的事儿。
第一件事就是去逛迎春花市。从花市的街头走到街尾,每个摊位的花卉种类各有不同,带给人的惊喜也不一样。最受欢迎的还是蝴蝶兰,专卖蝴蝶兰的店主总会挂个小腰包,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店选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喜庆吉祥的意头,人们也会买些桃花、玫瑰花和杜鹃花一并带回去。看着繁忙热闹的一幕,你就能感受到迎春花市对于深圳人过年的重要意义了。我想,如果过年没去逛迎春花市,年味怕是会少一些。
第二件事是去购买红灯笼、对联等物品。张灯结彩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所以,购买红灯笼、对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把大红灯笼挂在门口,对联贴在门上,等到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换上新的,这寓意着辞旧迎新、团团圆圆。
第三件事就是大扫除。大扫除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我们全家一起动手,用心打扫房屋、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同时我们还会把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扔掉,代表着除旧迎新。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过年的重头戏就该上演了——准备年夜饭。
对我来说,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正菜就是炸酥肉,这可是我母亲的绝活。先把里脊肉切成条,用五香粉、生抽、鸡蛋、孜然粉腌制,待它腌制好了就裹上一层厚厚的面糊,下油锅炸。看到肉片浮起就可以翻面,再看到酥肉的颜色变成暗黄色就可以捞出控油,这盘菜就算做好了。当然,也少不了我爱吃的蒸螃蟹、蒜蓉粉丝扇贝和清蒸多宝鱼。
吃完年夜饭,我家开始包饺子。爸爸负责擀饺子皮,妈妈负责包,我则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一般春节的饺子有两种馅,一荤一素。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吃素馅饺子,待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吃肉馅饺子。
过完了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了。这一天,深圳就没有那么多的习俗了,我们可以约上朋友出门踏青,在公园里和朋友们一起野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我作为新生代深圳人的过年记忆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笔下,新春佳节辞旧迎新的场景。近千年的岁月流转,华夏大地已历沧海巨变,但春节的印记却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中。
年味儿是从腊月起逐渐弥散在大街小巷的,一盏盏挂起的红灯笼,一条条拉起的新年横幅,一场场掀起的红包浪潮,无不向人们传递着节日的喜庆。
辛丑年是抗疫后人们过的第一个新年,这样一个新年,多少有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年关将近,不少在外的游子却没有握上那张回家的车票。这并非是因为心中的乡愁被冲淡,而是为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我们不曾忘记,在上一个寒冬,无数抗疫战士是怎样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我们也不曾忘记,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我们有多么期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因为懂得,所以舍弃。异乡的月亮的确盛不下乡愁,但却见证着游子与父母间的彼此牵挂,也映射着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
而对于始终扎根于家乡沃土的人们来说,除夕依旧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一天。当太阳在东边升起,祭祖的人们也渐渐走向田垄,向已逝的祖辈述说着一年来的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归家后,爷爷和爸爸开始张罗着挂福字、贴春联。家里的电车、汽车几乎都要清洗个遍,为的是扫尘立新。年夜饭的饺子想必早已兑好馅,奶奶和妈妈和着面,唠着家常。小辈们在屋子里跑进跑出,一会儿嚷着要帮忙,一会儿又被伙伴叫走玩起了游戏。
年夜饭后,时间还早,各大社交平台显示着春晚倒计时,每隔几分钟就会降一波红包雨。人们不亦乐乎地抢着,为几块钱的.红包入账而雀跃。显然,过年抢红包已成了中国人过年的新风尚。重要的又哪里是寥寥的到账红包呢,不过是为给新年讨个彩头,热热闹闹过大年。春晚已在晚八点准时开始,齐舞节目、歌舞节目、相声、小品接连上演。当时针与分针渐渐靠近,春晚倒计时也如期而至:10、9、8……3、2、1。屋外有鞭炮应声响起,人们在手机上敲下新年快乐,庆祝辛丑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难得不用起早拜年。毕竟除夕那天,村委会就早早在喇叭里传达了“倡导村民减少走动,尽量电话拜年”的讯息。偶有本家的几位叔伯造访,也是拜过年后就适时离去。然而,这样的初一却并不让人觉得冷清,反而得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宁。
大年初二,大人们都在准备午饭时,我带两岁半的妹妹出来荡秋千。她奶声奶气地指着地上的烟花棒问:“这是什么呀?”我告诉她:“这是烟花棒,拿在手里点着了就能看到烟花。”这样说着,思绪已经飘到了几年前。那时还没有因为环境问题禁放烟花爆竹,从除夕到十五,每晚都有可能看到天空突然绽放的一朵朵烟花。那是过年期间的独特记忆,也是新年的独家惊喜。今年家乡发布了“文明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却没再严令禁放烟花爆竹,不知是不是想为没能回家过年的游子添一份年味儿。
风辞旧年,一岁落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看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定将乘时代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春节印记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簇拥我们朝朝暮暮,步步向前。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新年之际,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7
春节临近,商场里摆上了各种各样的福字、对联、中国结,显示着一片火红;一些电商,也在网上晒出了礼品,充满了喜庆氛围。看着人们左挑右选采购的年货、前击后点将喜欢的商品装入“购物车”,不由得想起儿时过年买年画、贴年画的情景。
在我的记忆里,购买、悬挂、张贴年画是辞旧迎新的分界线,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大事件,是家庭欢乐祥和的里程碑。而对于我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来说,买年画、贴年画、看年画,则是儿时的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一种欢快,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些年,乡村的年画只有到国营的供销社才能买到,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统购统销产品。每到新年临近,供销社都会在屋子里拉上几根绳子,上面悬挂带有编号的年画样品,人们可以在此任意欣赏,需要购买时只要向营业员报上年画的编号,营业员很快卷好并简单包装后就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
那时的年画内容都是比较“革命”的。我记事时,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占据着堂屋墙壁的正中央,新年前购买的年画则贴于两侧。每一张年画,都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人民公社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抓生产促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主题的年画五颜六色,从中可以领略广大人民群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豪情壮志;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北京十大建筑”印刷精美,欣赏时会由内心增加一种自豪……
还有那八大样板戏的人物画或情景画也同样引人入胜,占据了不少农户家的土墙。大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熟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及其唱腔的,也很少有人不会哼上几句的。那戴铁镣、锁铁链、被锁住双脚和双手的李玉和,浑身是胆,抬头远望,流露出“雄心壮志冲云天”的钢铁意志和“革命的红旗高举起”的胜利期盼;那带领18名伤员隐蔽芦苇荡、坚持斗争的郭建光,“坚持就是胜利”的号召,展现出“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顽强毅志和“家家都把红旗挂”的乐观精神;还有那手持马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杨子荣,身手矫健地亮相,显露出共产党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终身追求和“迎来春色换人间”的美好愿景……
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小学,正处于学数数和识字的启蒙年龄,而这些年画特别是那些样板戏的情景画成了我的启蒙教材,在父母或哥哥姐姐的指点下,开始数上面的人数和读写年画下面所注的唱词,有时还会跟着收音机或大队广播站的大喇叭唱上几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那万代幸福泉……”
而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撞击中,那丰富多彩的年画及其相关的久远文化与仪式在不断地遗失,成为记忆中的几个称谓、几个符号、几个片断,也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更成了一段历史的标志,时不时会从心底引发怀念。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8
人之寿夭在于元气,国之长短在于风俗。
——题记
千年岁月俨然一炉酝酿深久的沉香屑,点燃的青烟中,熏染的是一段段时浮时沉的往事,曾经的鲜衣怒马,曾经的青衫年少,落入历史的长河,再不复返,可民俗却依旧代代相承。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民俗习惯。
春节之所以红红火火,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每当除夕这一天,就会进入村庄祸害百姓,因此这一天人们都躲在山里,躲避着年的伤害。有一位老人来到了村庄,说自己可以把"年"赶走,半夜时分"年"来到村庄,老人则把大门上贴了红纸,屋内灯火通明,还"砰砰啪啪"的放起了鞭炮。"年"一听,大惊失色的逃走了,所以,贴春联,放鞭炮,守更待岁的习俗才流传下来。
"扫除茅舍涤尘器,一柱清香拜九霄"。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窗花和福字,蒸年糕。
这一天还没有睁开眼睛,或者说意识还没清醒就被爆竹声惊醒,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揉了揉眼睛。赶紧起床,开始穿新衣裳,预示着一年干干净净,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一天白天并不是最热闹的,而是晚上除夕夜。
除夕夜,妈妈和奶奶便开始包饺子了,她们会在里面下了几个铜钱,吃到意味着终岁大吉。电视里正播着春节晚会,外面烟花如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在夜空中绽放,过后又化作无数颗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黑暗的星空,渐渐消失…我们共同举杯,希望阖家团圆。
大家们吃完年夜饭,小孩子们就期待的环节到了,奶奶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我,我是接过去大喊一声:"奶奶,新年快乐。"大人给晚辈压岁钱就意味着晚辈腰包鼓鼓。
不知不觉春节过去了,但那时的快乐今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旧年的渐渐远去,我用憧憬着新的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到来。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民俗,可过年的细节却大同小异,过年这个连绵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仅是种信仰,更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希望。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29
今年,我和爷爷、奶奶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除夕和春节。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但那时的情景,我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除夕的草上还闪烁着水珠,鞭炮声已经响彻了云霄,此起彼伏,不断传来,我一大早就被吵醒了。什么事都没有的做,真是无聊。于是我叫爷爷跟我下去放鞭炮。到了楼下,我们一人一盒摔炮,比谁炸的响。爷爷力大无穷,狠狠的向远处扔去,“轰”的一声,好似山崩地裂,把周围的鞭炮都比下去了,我也只能甘拜下风。放完后,爷爷教我贴春联,在爷爷的帮助、合作下,我第一次写的春联诞生了。
晚上,我和爷爷、奶奶吃完团圆饭,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和著名相声家冯巩等人带来的小品。爷爷、奶奶看得津津乐道,不时还拍手鼓掌。看到一半,奶奶还给我讲起了年兽的.故事。我们三人一直守夜守到十二点,新年到来了,鞭炮声又想起来了。我们一家人继续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
新年里,我与爷爷、奶奶一同去逛街,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一片热闹非凡,到处喜气洋洋。随便走进一家商店,到处都是人,大家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有“Happy牛Year”的字样。
今年是我和爷爷、奶奶第一次一起过年,以前都是我们分开来过,今年,可真是与众不同,我希望以后过年,爷爷、奶奶常来。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0
在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那真是一个令人开心快乐的节日。
进入了十二月,在锦江这个地方就成了购年货的狂风模式,大街上人山人海,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一派过年的喜庆气像,我和妈妈也加入这个行列,来到超市,买纸皮核桃、桃子、北京烤鸭……我大包小包地拎回家。
那天,我和周灿灿正在玩吃鸡的游戏,妈妈说:"快来。"我说:"干什么?"妈妈说:"你快扫地。"我说:"好的。"哦拿起扫把,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我扫好了地,我累得满头大汗,游戏也结束了,周灿灿开始发邀请函,我接受了,我们开始了,我说跳皮筋,结果,我被瞬间秒杀了。
妈妈开始贴福字了。我看见妈妈把福字贴倒了,我说:"为什么把福字贴倒呢?。"妈妈说:"你自己想。"我想了想,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是不是,福到了?"我的妈妈说:"你们真聪明。"
最让人激动地时刻来到了。妈妈做了一桌的好吃的,看着就流口水,我们开始吃年饭啦,大家有说有笑,可开心了。之后,我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不一会儿,开始给压岁钱了,妈妈把一个厚厚的红包给了我,说是压岁钱,我急忙拿住,连声说:“谢谢妈妈,祝妈妈健康长寿。”妈妈笑着说:“过了一个年,孩子长大了,懂事多了。”
这就是锦江的.年,令人难忘的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1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2
快过年了。超市里,耳朵里全是喜庆的贺岁歌曲;商场里,纷纷打出“年底大甩卖”的标语;学校里,师生们在进行紧张的期末复习;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讨论新年的流行时尚……
农历的年,学名叫作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是按捺不住回家的喜悦,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月计划回家要带的年货,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车票信息,避免“人在囧途”,如此等等。与此同时,老家的亲人也在掰着手指倒计时,每天都会去超市或集上逛一圈,唯恐准备的年货不够充足,还会逢人便说:“俺儿子和儿媳妇、孙子(孙女)快回家喽!”前几年,有首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到了所有游子的心坎上,有些心酸,还有些幸福。
小时候的年很值得回味。进入腊月起,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蒸馒头、炸咸鱼等,家家户户都散发着浓厚的年味。孩子们一放寒假,便犹如野马一样疯狂玩耍,要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学校里被老师“压制”了近半年终于解放了!这对于大人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顽皮的孩子非常让他们头疼,今天去偷吃张家的萝卜,明天去拔几棵李家的白菜,后天又把孙家的娃打哭了,惹得大人无可奈何,直喊道:“赶紧开学吧!让老师好好管管你们!”女孩子大多比较文静,假期里会帮妈妈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包水饺、包藕盒、打扫卫生等,男孩子就不同了,很少喜欢待在家里的',瞅准机会就往外跑。
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玩久了,还会开发出好多玩法:点着捻子后,在手里停滞三秒钟,然后扔向空中,只听见响亮的“啪”声,一团灰色的烟雾在空中散开,闭上眼睛一闻有种独特的“香”;或是将鞭炮扔进池塘里,只听见沉闷的“噗”声,一股浑浊的水花翻滚上来,有时一起上来的还会有一只倒霉的小鱼;还有的远远看到有人骑自行车过来,待到走近了,一下将点燃的鞭炮扔到人家车轮下,吓得那人“啊”的一声,可还没等享受胜利成果,就被路人逮住揪着耳朵去找家长了,换来的自然是一顿皮肉之苦。
过年最大的好处除了玩,还有吃。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吃到平时吃不到或吃得少的美味。老爷们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扑克,到了饭点,主人要留大家吃饭,众人也不推辞,庄户人就是这么实诚。简单的几个小菜,还有各种凉菜端上桌,再上几瓶老家的白酒,大家便开怀畅饮起来。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因为终于可以大饱口福了,得到大人的应许后,便狼吞虎咽起来,吃得满嘴流油,样子可爱极了,大人们看得哈哈大笑。
过完年,就要开始准备走亲戚了,亲戚多的要走半月,中国人重视礼尚往来,亲戚再回访做客,如此就要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腊月,粗略算来过年要持续两个月,年味儿特别足。可对于孩子而言,过完年就意味着要开学了,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即使开学后一段时间,心里还是挂念着没放完的鞭炮、没吃够的美食……
儿时的年,让人回味无穷。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讲的就是春节。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九。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买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看春晚、包饺子、拜年、吃汤圆、收压岁钱。
今年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因为我不仅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买了好多新衣服,我还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传统文化!其中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包饺子了!像许多家庭一样我们家过春节时也包饺子。这是我第一次学包饺子。我先把饺子皮捏的扁扁的,放了一些肉馅,可是在我把饺子皮合拢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肉馅被挤了出来,而饺子皮湿湿的,软软的.。咦,怎么回事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是因为你放的肉馅太多了,这个饺子皮作废了”。我听了之后,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这时妈妈便鼓励我再做一个。对,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抖擞了精神,又包起饺子来。这回,我吸取教训只放了一点点肉馅。果然,皮够大,包起来简单多了!可是,等我包完了一看,哎呀,饺子扁扁的,像是营养不良似的,十分可怜,一点不像妈妈包的饺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点不耐烦了!妈妈又笑着告诉我:“你放的馅太少了!要注意分量的多少是包饺子的关键,馅多皮小包不住,馅少皮大松垮垮,你要掌控好就不难了!”听完妈妈的话,我又试着包了一个饺子。这回,我放的馅不多也不少。终于,我成功的包好了第一个饺子!虽然它的样子不算太好看,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依然心里美滋滋的!
怎么样?我今年的春节是不是过得很有意义呢?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轰轰烈烈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春节。春节像一条纽带,连起了回家的路,传递着无限的快乐。
这个春节,一个叫《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坐在一起,感受唐诗宋词的美好。我也不例外。从初三开始,电视便早早地播出了《诗词大会》。我们一家三口便端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观战”。
《诗词大会》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学问也让我们认识了不少“诗词达人”,在如云的高手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年仅十六岁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她知书达礼,十分有才华,还赢得了本期的擂主。我想,她一定已经“读书破万卷”,现在才能“下笔如有神”。其中老师的点评也十分有哲理:“青春作伴好还乡”——与朋友为伴,与春天为伴,与诗词为伴。这句话我尤其喜欢。
在《诗词大会》的.熏陶下,今年的春节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一天晚上,我看着窗外皎洁的月亮,不禁咏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爸爸笑着应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如我们也来一局“飞花令”,就以“月”为关键词,如何?我连连叫好,随即应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爸爸不慌不忙地接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又摇头晃脑:“会挽弓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爸爸笑道:“不错嘛,我也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又忙接过去……
这个春节之所以不同于往年,是因为我从《诗词大会》里学到了不少诗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收获了春天的万紫千红,诗词的万紫千红,也收获收了人生的万紫千红。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5
提起年,一种失落感便会油然而生,年已离我远去了,或许真的一去不返了!现在的我只能从记忆中寻找真正的年。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年愈近,我的心情便愈激动,通常会激动的吃不香,玩不好,睡不稳。激动的心只是盼望,盼望年早一点到来。
年快到了,纷纷兆丰年的瑞雪也停止了,太阳暖暖地照着,人家院里火炉上的紫烟袅袅上升;喜鹊在最高的.枝头上喳喳地报着喜讯;大人们都忙碌着置办年货,古朴的小村庄处处都弥漫着洋洋的喜气。
最快乐的还是我和小伙伴们了。挨家挨户地蹿门,比谁家的鞭炮多,看谁的新衣服漂亮,瞧谁家的年画好看。小伙伴们不时放响鞭炮,村庄中炮声不绝,令人有说不出的快乐!
最令人激动的还数除夕晚上了。村里焰火礼花五彩缤纷,鞭炮声声唱响不绝。熬年的人们也都出来凑热闹来了,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来来往往说笑不停。那天晚上,我只有一个愿望:趁天亮前,放响第一串鞭炮迎接新年!那也是我小时候唯一不眠的一个夜晚。
远处一声鞭炮声响起,我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了,不顾母亲的一再阻拦,即刻起床。穿好新衣服放完自家的鞭炮后,便开始捡哑炮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6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是中国人最大的期盼。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戴叔伦因除夕夜不能归家,发出“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哀叹。而如今,当轰隆隆的汽笛声响起,上亿人踏上回家旅途,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时,有那么一群人,尽管回家心切,仍然选择做“迟归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了万家灯火,守护着万家团圆。
一年将尽夜,万里迟归人。他们是身穿橘黄色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用辛勤和汗水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美丽洁净;他们是身穿白大褂、全力守护患者健康的医务人员,不顾自己安危,用默默坚守给患者带去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他们是“风里雨里节日里,在新闻现场等着你”的新闻工作者,坚守一线,忙碌地采集、编制新闻节目,为的就是把春节期间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传递到千家万户;他们是站好每一班岗的电力工人,无论黎明黑夜,无论风霜雨雪,都坚守在抢修一线,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为千家万户送上光明、送上欢乐;他们也是“安全不放假,平安不打烊”的交通警察,为了大家顺畅过年,或值守重要路段,或疏导拥堵交通,或深夜坚守交通指挥中心,为人民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他们还是挺拔身姿、手握钢枪的戍边战士,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以钢铁般意志守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一位坚守岗位的“迟归人”,深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含义,更懂得“大家与小家”的分量。他们用“舍”与“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有的或许外表朴实无华,却在平凡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闪耀着人格的光辉;有的或许沉默寡言,却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有的或许含蓄内敛,却用尽职尽责和热情表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他们都是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的平凡人,却正努力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那么这艘船能够行稳致远,正是依靠着千千万万坚守岗位、辛勤劳作、守护平安的他们、你们,还有我们。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是奔波在风里雨里的快递小哥;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还是日夜为生活奔波的工薪族;无论是在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还是在实验室里坚守的科研人员……只要怀揣梦想、努力奔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定能够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劈波斩浪勇往无前。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7
盼呀,盼呀,我盼了很久,终于盼到这一天——过年。以前我们要不就是出去外面旅游过年,要不就是回老家过年,但今年跟往常不同,我们选择留在广州过年。
我早上兴奋地从床上跳下来。这时爸爸说:“贴春联啦,贴春联啦!”我赶忙跑过去帮忙。爸爸拿来一个“福”字却倒着贴,我大声喊道:“福倒了,福倒了!”这时我才悄然大悟,“福倒了”就是“福到了”。贴完春联之后我去问爸爸:“问什么要贴春联?”爸爸回答说:“因为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幅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气氛。”听完爸爸的描述我对春联有了更深的印象。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包饺子。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饺子吗?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现在我们就开始包饺子啦!包着包着,我问爸爸:“能不能包硬币?”爸爸说:“可以呀。”于是我们就包了两枚硬币进去。饺子刚煮好,我就抢着吃了起来,吃了十多个饺子之后还没吃到硬币,就在我想放弃的那一刻,一个包着硬币的`饺子被我吃到了,那时我高兴极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团圆饭,边吃边看春晚,可谓是其乐融融。
我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能变得更好。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8
新年到了,大伙都开始纷纷忙碌起来,有些贴对联、有些筹备年夜饭、有些放爆竹……都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早晨,我和爷爷、父亲一块贴对联。爷爷负责看对联是不是正,有没歪,我负责把剪好的胶带递给父亲,让父亲把对联牢牢的贴在墙上。不一会儿,一副对联贴好了。上联是:荣华富贵财源广;下联是:吉祥如意喜临门;横批是:五福临门。
到了下午四点,我家开始吃年夜饭了。奶奶筹备了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都是我爱吃的。瞧,有牛排、鸡柳、鳜鱼……我吃的狼吞虎咽,不一会儿,那香喷喷可口的菜肴被我一扫而光。吃年夜饭的时候,我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父亲、母亲新年快乐。我的祝福还要到了两个红包,我非常高兴。
晚上天黑了,我最喜欢的'节目到了—放烟花。开始了,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块放烟花。第一,点燃了一个“糖果”烟花,导火线一烧完,烟花就开始放出小火花。我说:“这烟花也太小了,没劲。”话刚说完,烟花就像顽皮的小孩一样,仿佛听到了我的话,“嗖,嗖”放出来更大更漂亮的彩色的火花。接着,我放了一个中等的烟花,这个时候放出来的烟火仿佛一棵金色的圣诞节树。最后,我和小伙伴放了一个“终极”烟花——孔雀炮。这个烟花放出来就像孔雀开屏一样,漂亮极了,照亮了整个消解道。放完烟花,我回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有好多的歌舞、小品、相声……每一个节目都表演的十分精彩,我非常喜欢。
看,这个年三十的一天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高兴。每一个地方都是热闹非凡,大伙都融入在新年的欢快节日里。在此,我祝福大伙新春快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39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热闹的新年里,大家放鞭炮、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忙得不亦乐乎。每年新年前,大家都要做好充分的筹备。
今天是除夕,大伙一大早起床,为即将来临的新年做筹备。我和父亲翻箱倒柜,找出好几副银行送的春联和“福”字。我找来两把铲子,自己和父亲各拿一把,筹备把旧春联换下。刚开始我用手指甲把旧春联的四个角剥开,然后拿起铲子,从上到下一路铲过,玻璃上留下宛若雪花似的胶水印。接着,父亲拿来新春联,我迫不及待的拉开一看: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我纳闷了,到底哪一联是上联,哪一联是下联呢?父亲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问:“__,你说先开出新世纪呢?还是先遇到好年华呢?”“当然是先开世纪,世纪还没有开哪来好年华呀?”我不假思索直接回答。“对啊,那就是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还没有等父亲说完,我就拿起“龙开新世纪”往左侧玻璃上贴去。“哎,这可不可以,”父亲拍拍我肩,“上联都是贴在右侧的。”“为何?”我问道。父亲笑了笑:“你们写毛笔不是都从右往左写吗?这可是古人的习惯。”“原来是这样!”我拿起胶水,把春联四条边和四个角涂上透明的胶水,再照着原来的春联印子上一贴,用手一按,胶水就从四角渗了出来,我急忙用干布把胶水擦掉,过了一会儿,春联就牢牢的贴在门上了。“哈!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再加上一个倒过来贴的‘福’字,门都挤满了!”我望了玻璃门,颇有收获感。
吃了年夜饭,我就12岁了。每个人都会辞旧迎新,欢度新年,新年的喜庆为大家带来无限快乐,我爱过新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0
除夕那天,夜幕降临,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彻了天际。
我飞快地跑出家门,抬头仰望着夜空。只见烟花在天空中,争奇斗艳,仿佛是争着在这一块黑色的锦缎织上五彩缤纷的图案;烟花的光亮把整个夜空照得金碧辉煌,似乎给这夜空披上了一件晶莹透亮的衣裳。
望着远处那红彤彤的烟花刚落下,黄灿灿的烟花又升上了天空。这边的“降落伞”刚落下,那边的“钻天猴”就鸣叫着飞上了天;烟花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在天空中开放了,让我目不暇接。你看,那“擎天柱”轰地 一声飞上了碧霄,仿佛一把锋利的剑竖立在天际,气势磅礴;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仙女散花”,那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向四面八方散开,撒向祖国大地……
亮闪闪的宝石似的的烟花,又似一双双小眼睛,顽皮地向人们眨着眼睛。渐渐地,烟花越来越多。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除夕之夜的烟花真是分外美,分外多!”这些爆竹声也吸引了许多人,大家也纷纷走出来观看。小孩们看着、喊着、笑着,他们的笑脸映着火花,显得更加灿烂;老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从眼神中流露许多回忆……
啊!烟花好美呀!那次的除夕之夜可真让我难以忘怀。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1
“开饭了!”妈妈在餐桌前喊道,所有人听到了,都围望着桌上有啥菜,因为今天是除夕,所有人都想知道有什么菜。
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有我最爱吃的——鱼,我开心极了。迫不及待下了筷子,妈妈一看,大叫一声“慢着”。
首先,我们家的传统是在吃饭前要先烧钱祭祖,让后得等祖先先吃饭,吃完后才能吃。
为开始烧钱了,舅舅用打火机点出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我们恭恭敬敬的烧钱,并点香,祝福祖先在冥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并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人幸幸福福、平平安安。
做完工序以后,全家人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饭来,我觉得鱼实在太好吃了,味道一级棒。
饭后,全家人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面的`小品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看完春晚后,我又再看了一部电影才睡觉,这是已是凌晨3点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2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鞭炮声与饺子馅的浓香。而现在的年味是过了小年,人们争着购买年货,有的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对联,有的`人会到超市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场中挑选衣服,送给长辈和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放烟花。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两旁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行人走在大街上就像进入梦幻灯城一样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父母,农民工,远在它乡的学生们享受丰盛的年夜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坐城际公交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些工人、保洁员等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但家人似乎不曾责怪他们,因为此时的他们在守卫祖国的边疆。
你瞧!装饰树的小灯在向我们招手,充满温馨。年是有味道的,虽不是过节,但我们还是会欢聚一堂!这就是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3
寒假倒计时,春节即将来临。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了美丽的窗花,各种各样大福字和春联,到处都喜气洋洋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清晨,我一大早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按照我们自家的习俗,早上我们要一起吃饺子,代表团团圆圆,图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然后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洗洗涮涮,给大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站在门口听到到处都是新春的佳节的音乐。
中午,我们吃了团圆饭了,大圆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丰盛的佳肴,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团圆的时候都有鸡爪和鱼这两道菜。长辈都说:”吃鱼吃鱼年年有余,岁岁有今朝。“妈妈都会对着爸爸说:”多吃鸡爪多捞钱养家糊口就靠你了,你负责赚我负责花。“全家人乐呵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近况、谈谈理想,有说有笑、把酒言欢,尽情享受这美食和团聚的快乐。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烤火,吃零食。准备看春节联欢晚会,爸爸说:”今晚不可以睡觉哦!今晚要守岁。“每次我都是答应得好好的`,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都是在床上的。接近凌晨的时候,外边鞭炮声、烟花声、春节晚会的乐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这一股浓浓的年味。
此时此刻,我望着窗外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真喜欢这样象征着团圆、欢乐和希望的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4
“咚,咚,咚”,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 。我期盼已久的新年终于到来了,我快点拿起新买。的服穿在了身上,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这个时候,姐姐来到我的身边,说:“你真臭美。”我听了,刚想反驳,母亲的.声音就从厨房里传了出来:“开饭了!”我一听开饭了,就快点跑到楼下去吃饭,完全把刚刚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刚到厨房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口水立刻就流了下来,桌子上的菜让我眼花缭乱,有清蒸鱼,红烧肉,清炖鸡,红烧螃蟹……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清蒸鱼了,虽然辣,但吃起来非常有味道,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非常高兴。
吃完饭已经是七点多了,我和姐姐拿起新买的焰火,筹备到院子里放焰火,我拿起一个“万花筒”,放在院子中间,拿起打火机,把“万花筒”点燃了,忽然,从“万花筒”中冒出了火焰,从小小的烟花,日渐变大、变粗,看着漂亮极了!我又拿了两根烟火,一只手拿一个,用打火机点燃,焰火就冒了起来,我拿着焰火,手在空中挥舞着,高兴极了!
这个时候,母亲对大家说:“快点,新年晚会开始了。”大家听了,快点坐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里面最令我影响深刻的节目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刘谦表演魔术,镜子里居然能有只手,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感觉刘谦表演魔术表演得真好。另一个是表演舞蹈,有一个人站在两根竹子上,他居然可以在两根竹子上劈叉,也没摔倒,我真非常佩服他,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有非常多节目都非常精彩。
我本想看到春晚结束,但是已经到了12点,我要去睡觉了。听着外面烟花的响声,我进入了梦乡。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5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中,家家户户的人都团聚在一起,欢度节日。
每年的春节都是我最开心的节日,在那几天中,我可以尽情的和我的朋友们玩耍,不受任何人和事的约束。
去年的春节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段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历史。
去年的春节,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哥哥度过的,也正因如此,我的体重倒是降下来了不少,第二年开春一去学校,同学们看着我都十分惊奇,都快认不出我了。
在哥哥家,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完饭后跑去上山,第一可以锻炼身体,第二还可以呼吸山上的新鲜空气。天天早上,哥哥在前面跑,我跟在后边慢跑,一路跑到山下,我早已是气喘吁吁,可是哥哥还是气不喘心不跳,一看就是锻炼的结果。
我们还会在一起放烟火,看烟火。那年的雪下得很大,我和哥哥一起下到楼下,拿着买好的小鞭炮,插在雪堆里,点上后远远地跑开,看着鞭炮在雪中炸裂,炸出一个个飘飞的雪花,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奇妙感觉。
春节还会和家人一起度过,在年三十儿的晚上,和家人一起围着饭桌,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实在是一种幸福。大家围坐在沙发上,欣赏着春节晚会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精彩表演,体会着新年的喜悦心情。
春节,真是一个开心热闹的节日!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46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煨年糕也是过年的味道。
外公说,在他小时候,煨年糕就是过年的奢侈品。那时候条件差,每逢春节,土灶总会热气腾腾的忙碌起来,里面的火也在熊熊燃烧着,外公就和他的小伙伴们吵着吃煨年糕,大人们拿他们没办法,只好煨一根又白细腻的年糕。煨起来十里外都能闻到它那又甜又糯的香气。煨完了的.年糕,外酥里嫩。拌开来就像藕一样,断了还有白丝儿相连。那诱人的白色正一步一步地接近着大家的味蕾,让人垂诞欲滴。外公把煨年糕分好几块,大家就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还要,我还要”,让他们享受过年的快乐。
煨年糕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年糕放入灶下木头烤完的灰烬的地方,过一会就熟了,再拿出来。别看此时的年糕灰头土脸,像顽皮的小孩刚在泥地里打过滚,但是,只要用一些神奇的方法,就能焕然一新。再用一块干净的布弹掉上面的灰,拿一把刀,轻轻地磨掉上面煨焦的部分,年糕就算煨好了。
而现在,这种对食物一种奢望感似乎毫不起眼,甚至被一种方式所替代,那就是“抢红包”。年味儿一下子被冲得烟消云散,人人一个手机已成为家常便饭。大家都热衷于一项活动,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新颖的过年吧。
现在与过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但对那过年的味道和热情,是永远都不会改变。
文章地址:www.hzydhh.cn/html/32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