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教育感想模板十二篇
2022年关于教育感想模板十二篇
【感想】导语,我们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27355文字,由唐雪大认真改进之后,发表在!党人(dǎnɡ rén),❶指上结成朋党的人。《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❷同乡里的人。《庄子·外物》:“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2022年关于教育感想模板十二篇假若你对这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教师教育叙事感悟 第一篇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教育实习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篇
实习新生活:我们能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设施尚未完善,经常停电缺水。20xx级历史学班黄春吉说:“来到学校实习的第二天就停水了,那天我们的碗洗不了、衣服也洗不了,没能按时吃饭,还要按点去看学生,心里有点小小的抱怨。但当我看到学生们,他们照常做早操、早读、上课,并没有因为停水停电而影响学习,朗朗的读书声让我觉得有些愧疚。”
20级历史学班刘晓夏说:“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他们拿着笔让我写下名字,围着我、牵着我的手问‘老师,你家乡在哪呀?’‘老师,你会唱歌吗?’,他们的笑让我觉得很有亲切感。尽管早上5点半要起床看学生做早操、晚上还要熬夜备课、写教案、改作业,实习生活很辛苦,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每当看到学生开心的笑脸,我就很有动力。”
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
高14班的实习班主任黄珏谈说:“我带的班是普通班,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有些学生心中有目标有理想,只是缺乏自信心。作为实习班主任的我们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
“我们第一次准备家长会,除了日常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加班做班级文化建设,如家长会PPT展示、‘学习园地’、‘班规班训’等,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高15班的实习班主任漆芸菲和杨霞说。
“我们的实习老师凌思思很善良、很负责任。”高12班的学生在日记本里写到。实习班主任凌思思刚到高12班时,因为学生们刚来到高中学习、生活,班级氛围还不是很融洽。凌思思向班主任提议举办一个关于团结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户外团体培训。在户外团体培训中的“同心结”游戏环节,要求学生们手拉手共同越过障碍物,有些学生蹲下身子,帮助同伴跨过障碍物,学生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学生们渐渐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新课堂:迎难而上
今年是广西新课改第一年,按照实习要求,实习老师要结合“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创造新型教学课堂。
10月份学生们刚月考完,指导老师对高6班实习老师陈瑞语说明天要用导学案上新课。陈瑞语一听有点蒙了,明天是第一节课,他没有看过教材内容,还没领会新型课堂模式的含义,他说:“我们习惯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入导,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实习前的试讲也是按照传统的模式,现在要运用新模式上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重新整理思绪之后,陈瑞语决定迎难而上,他一整天都在备课室里研读教材,搜集资料,制作ppt,与老师们讨论直到深夜。陈瑞语结合视频、图片,与学生分享历史小故事,幽默的讲解活跃了课堂氛围,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许。
高7班实习老师李韦燕用历史情景剧表演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及人物特点,将历史事件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上到《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这一课时,李韦燕安排学生扮演周恩来总理、美国总统尼克松,李韦燕说:“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适当发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李韦燕还把课堂辩论赛引入课堂,丰富教学模式。
师生情:难舍难分
11月19日,实习期结束了,高8班实习老师马瑞华在离别前收到了学生送的一条手织围巾,这是她的学生们在前一晚熬夜给她织的。马瑞华说:“天气冷,学生们很贴心,真的很感动。我会好好珍藏这条围巾,也会想念高8班的孩子们。”
高8班实习老师施茜也收到了学生们送的特别礼物——一个写满祝福的“竹简”。“竹简”是学生们手工缝制的,施茜看着竹简上写得密密麻麻的祝福语,脑海里浮现着与学生相处的日子,她的眼睛又湿润了。
回到学校后,施茜与学生们仍保持联系。“12月3日是我的生日,那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全班给我唱生日歌,泪水又刷刷地流了下来,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祝福!老师要去上课了,老师很想念你们!’”施茜说。
高17班实习老师黄一山经常翻看实习时的相册,他说:“离别的那晚和男生们一起唱《我的好兄弟》,唱着唱着,泪水禁不住往下流。太舍不得他们了,一看到相册里的笑脸觉得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学习感想汇总 第三篇
“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落脚点要放在抓落实这三个字上,的告诫:“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近阶段重点工作分沓而至,处于饱和高速运转状态,深入学思悟践,牢记初心使命。
(一)刀刃向内找问题,有的放矢抓整改,扫黑除恶进行时,提升群众安全感。
为迎接督导组下沉青浦督导,深入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和党决策部署,于是基层的工作模式进入到了5+2,白加黑,打起十二分精神,二十四小时待命。此次检查正逢端午假期,大家放弃假日投身于工作之中,这让我想起了所秉承的“我将无我,不负”的状态,出发点在,落脚点也在,基层党员们坚守初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二)为民造福做实事,率先垂范起行之。做好垃圾分类,维护生态文明。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金汇村将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工作,志愿者队伍全力做好各试点小区内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点位值守、日常巡逻、积分扫码和宣传引导等工作。基层干部们充分发挥督查小组作用,每天清晨和傍晚深入各小区,对志愿者上岗情况、每家每户(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评判。通过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党员带头,引导各小区(村)居民形成“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自律行动,形成党建引领、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三)好作风抓学习,真学习改作风。每日学习强国,积蓄精神能量。
在学习强国之初,刮起了学习热潮,大家见面第一句就是你今天学习强国了吗?时隔三个月,在金汇村这股热潮依旧还在浪口,总是会看到大家在午休时刻或者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热情依旧没有散去,成为了大家指尖上的精神加油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抓紧学习,提升本领。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知识的学习,知行合一,不断进步,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底气。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牢记全心全意为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的征程上,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时代巨变,追逐梦想的初心没有改变;历史沧桑,扎根内心的使命未敢忘怀。我们青年人要学会在风雨中长筋骨,增才干,不需扬鞭自奋蹄守初心。
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学习感想【2】
近日,贵州省委召开了“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工作相关会议,对开展“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孙志刚书记要求,要着力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确保抓出实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那么,如何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学习教育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强化理论武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文明实践中心”、党建红云(“两学一做”APP)等平台开展自学,推动学习的深入、系统,切实取得实效。各级党委要主动为党员、干部自学创造条件,安排和部署工作要留有学习时间,及时发放学习资料和推送学习信息,确保自学质量。同时,要采取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召开专题会等形式,以述学、讲学、评学、讨论学等方式开展交流研讨。综合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辅导报告、现场教学等方式,依托特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来时的路。要注重学习运用攻坚克难的典型案例,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通过学习,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二是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大局及中心工作,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针对各领域工作中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以及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注的问题,注重实效,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为民解困、为发展出点子。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此次主题教育的重点内容,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
三是把检视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指出: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切实把问题找实、把短板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要结合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工作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结合实际,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见充分收集起来、反映上来,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同时,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通过“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等方式,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切实把问题解决好,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长远,形成问题早发现、早预防的良好机制。
四是把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要奔着问题去,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问题整改。要结合息烽实际,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阻碍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改、限期改,一件一件整改到位,以问题整改成果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学习感想【3】
5月31日,“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此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是,要让广大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作为新闻工作者又该如何担起使命责任,更好地做好新闻报道。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作为基层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做到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
做过硬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处在斗争的最前沿,要守好新闻阵地,必须把坚持正确方向摆在第一位。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向党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决策部署看齐,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维护党的权威。
做专业过硬的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这就要求我们比其他人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看报,加强业务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个人人都有话筒的时代,要多思考,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总结,熟练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把新闻做深做精。把自己历练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业务精湛的人才。
做作风过硬的的新闻工作者。优良的作风是写出好稿件的关键,多次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动真情。作为基层一线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不忘初心,以不怕苦、不怕累、勤跑腿、善思考的作风,多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作品,真正履行好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20xx教师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感想 第四篇
“井冈山上哟嗬嗬嗬咳,太阳红啰嗬,毛主席亲手播火种啰,烈火烧毁旧世界呃,战歌迎来东方红。”早就听过这首《井冈山上太阳红》,终于站上这片革命摇篮的土地,穿上红军服的我们仿佛能看到八角楼上隐隐漏出微弱的煤油灯光,恍惚能听到黄洋界浩渺青山间回荡着隆隆炮声,依稀能望见小井红军医院竹林里战士们上山采药的背影。
为期4天的“不忘初心,”专题培训班已圆满结束,井冈山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匆匆四日的行程难以走遍五百里井冈,印象最深的还是静静聆听革命烈士家书的那个午后。年仅23岁的赵云霄在接到死刑通知书后,为刚出生月余的女儿小启明写下遗书,“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一声声的小宝宝、小明明仿佛一声声泣血的哀啼,仿佛一只只手紧紧攥着我们的心脏,身边的不少同事都听到潸然泪下。
硝烟滚滚的革命年代,不知多少这样的主义斗士,这样初为人父母的青年男女,为了解救黑暗中的劳苦大众,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抛却富贵安逸,舍弃骨肉亲情,以身死酬壮志,以热血祭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我们,依然能从断壁残垣、只字片语中感受到那澎湃的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鼓舞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把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永远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感想 第五篇
20六
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中国特色思想,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开展“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将引领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提高党性修养水平,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爱党、拥党、护党,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将在的新矛盾新挑战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铭记“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区人才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我们要在主题教育中强化理想信念,树立宗旨意识,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牢记为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发展大局、坚守规矩纪律,弘扬正气、崇尚厚德、开拓创新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创造本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教育的姿态》读后有感 第七篇
【附加篇一】
我们的教育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濯,革故鼎新,砥砺前行,愈发精彩,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著作缤纷,精华荟萃,蔚为壮观。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前行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教师的推动离不开名师的引领。说到“名师”,于漪老师必居其中。江苏俊采星驰,于漪老师桑梓在此,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形成了自我的教学风格,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教育家。她执着探索,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她著作等身,用文字唤醒教师的热情,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唤醒教育的春天。
《教育的姿态》文辞庄严,犹如黄钟大吕,处处体现了于漪老师对自身的要求——“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之师也”!她用文字来反观教育的现状,引领我们穿越喧嚣,聆听真知,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繁华闹市,也要心中田野芬芳,多一点敬畏之心,少一点功利之举,回归教学本原,将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教学中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幸福,因为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她主张教育的过程中要牢记“爱”和“人”,注重生命的发展,让生命之花绽放。
正如于漪老师说“师风可学,学风可师”,高山可仰,清芬可揖,我们可以像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无论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在这本书中有对回归经典的热爱和呼吁,也有对教育现状的批判和期待。在教学方面她否定“重技术轻艺术、重共性轻个性、重模仿轻探索”的传统理念,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如果进入了“三重三轻”的误区,必然阻碍教师的进步,而停滞和自满绝非教育的姿态。“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教育的姿态》让我们再度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我们不该盲目前行,而应从忙碌的工作中跳脱出来,多一些有教育高度的思考,学会从课堂教学的诸多细枝末节着手,从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着眼,捕捉教育的信息,这些捕捉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将会是自身教育生活的积淀。
在教书育人方面,于漪老师强调“如果把‘育’理解为只是开发智力,或者理解为只是提高解题能力,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三方面。发展言语,是教书的基本职责;
滋养心灵,是教育育人的追求;
感受文化,是让学生成为有中国味道的受教育者,三者同时实现,既有智育又有德育,德才兼备,才称得上是素质教育。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评判体制导致素质教育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落实到每一方教育的土地。
可见,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是否要放弃呢?在《教育的姿态》中有答案。于老师在书中反复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多年失败的经验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可见,于漪老师取得今日的成就并非她天赋异禀、幸运相伴,其实她与我们一样面临教育中的难题,只不过,她更善于利用所经历的考验,反躬自问,不断突围,持之以恒,对工作永远保持那么一种热情,我想这便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育的姿态。
榜样似水,从善如流,似水人生,清越悠扬!
【附加篇二】
美国学者托德·威特克尔在《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中写道:优秀的校长们“没有拘泥于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是竭尽全力地去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效率,并以此来促进学校的进步。相反,低效率的校长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上,而极少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可见一个优秀的校长会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于漪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立足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优秀校长。
一、理念:教师是关键
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是关注这个学校培养了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关注这个学校的升学率。然而,作为一校之长,于漪老师清醒地意识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学生生源当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只要有优秀的教师在,只要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一步一个台阶,蒸蒸日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于漪老师心中,培养青年教师是“最大的事情”,正如她所说“我做校长,最大的事情就是培养青年教师。”基于此她用心培养着教师,成就着教师。
二、用人:因材而施用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于漪老师认为作为学校领导,应把每个教师的才能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而这就需要校长满怀热情,用眼睛去发现每个老师的优点,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于老师发现教语文的钱老师对书法颇有研究,而作为师范学校必须教师范生写好字,于是动员钱老师专门研究书法。钱老师认真钻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书法教师,成为了上海的特级教师;
令历任校长头痛的一位职工,于老师发现她的手非常巧,擅长编织,于是请她做手工教师,结果“令人头痛的职工变成了一个创造性非常强的老师,使学生屡屡获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花、草应各得其所,才更有利于生长,教师亦然。
三、行动:培养好教师
美国学者托德·威特克尔说,有两种方法可以使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得进步:一是吸纳更优秀的教师;
二是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显然,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才是诸多学校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于漪老师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将培养优秀教师放在校长工作的首位,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来促进教师成长,这种听课、评课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脚踏实地”,“我进入课堂听课,听完课评论,听一节课,起码评两三节课,要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评课。”通过听课、评课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晓自己的增长点,这样教师才会“年年有提高、有发展”。同时,于漪老师特别强调给教师“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以及时间,这样才能涌现出出类拔萃的教师,“教师的成长不是听几场报告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一定要让教师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所有的时间都被占满了,那就变成了标准化建设。”
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于漪老师深知学生是学校里重要的群体,然而,她更知道校长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对教师进行教育。她就是这样当着校长,培养优秀的教师,通过教师来为学生们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
【附加篇三】
读一本优秀的书,我们能遇见美丽的灵魂。
把生命凝结在语言文字中,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这,肖培东老师做到了。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群体穿越”,抵达这个美好的世界,那得要拥有我们所不拥有的才情和孤独。于此,生命的精彩只能交给时间,毋须追逐,一切自然而然了。肖培东老师所著的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语文教育界的大事情。在众语成文的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蔚为大观。而能够“浅浅地教语文”,坚守语文的本真,真正站在学生和语言文字的起点来灵动地教语文,让语文美好绽放,这,恐怕,我们要一辈子的修行。
《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新书与20xx年1月出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道,成为肖老师语文人生的最好礼物。语文,只有对其爱得深沉,才能参悟其中的奥秘,也才能融进自己的生命里。没有语文的走遍千山万水,没有一堂堂课的铺陈,没有苦心孤诣地反思,没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怎么可能有教育的美好姿态?浅浅地教语文,教的不仅是语文,更是让我们找寻到了不知何时何地失去的青春吟唱。原始的,纯净的,真诚的,重拾我们教育的和语文的初心。任生命一天天的流逝,那永不改变的却是“一颗不近黄昏的心”。
3月6日下午,当我得知肖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在原创图书的微店购买后,时不我待,二话不说,找到网址,点击打开,赫然在目的便是封面印有七个大字的书名——教育的美好姿态。这书名竖行排版,方方正正,简简单单。即使看看书名,就能让人想象得到肖老师是一位有生命情怀的语文人。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心浮躁,为名为利,人们走得太快,太远,忘记了生命最本来的样子。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并能用心写成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这,需要有怎样“真实,灵动,大气,细腻”的灵魂。教育,在肖老师的心中是美好的,也因此,要以最美好的姿态与之相遇。眼前,我仿佛感知到了春花盛开之浪漫,静水流深之美丽。
再看网上的图书封面,肖培东三个字与书名相比,小得让人爱怜。于此,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一本书上,大字体的书名,小字体的姓名,恐怕,这,让我们不要过于关注作者是谁,而是着眼于书的思想内容吧。我们深知“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道理,一个人的眼光、性格和审美趣味都在一行行的语言文字之中,正如肖老师自己所说:“透‘形’禅‘神’”。读书,要悟其中精、气、神。至于,这本书的作者,往往透过个人的文风,就能觉知得到的。诚然,姓名仅仅是符号而已,但是那更是有意义的符号。读书人真的能够做到“立言”,美好的名声就不需要整天翘首以待了。
封面上还有点浅蓝色的几何图案,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展开翅膀的瞬间,清风拂面,便能激荡起一场情感和思维的风暴。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这颗等待的心,无时无刻不焦灼。肖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心灵洗礼。巴望着,尽快能够遇见你,让这盏明灯,点亮早已干枯的心灯。
3月12日早上,我急忙奔到学校传达室,找到了包裹,拆开塑料包装的那一瞬,展现的便是“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遇见这样的书名,本身就是美丽。何况这些字字走心的文句,教我怎样语文,怎样教育,怎样生活。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正如肖老师所言:“我们已经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过好每一天的日子,并能“吾日三省吾身”,在人生前进的路上,不必苛求什么,让美好的人生姿态静待花开。
这一周的时间,我阅读着,思考着,感动着。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能够思想。让思想插上翅膀,灵魂会在高处自由飞翔的。我遇见了肖老师“心鹜八极,神游万仞”的才情,散文诗式的语言,字字珠玑。就看书中的大标题,就让人感慨万千。“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语文的表情与眼光”,“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和“世界,别与我争夺”等。这里,有对自己语文课堂的审视,也有对后生晚辈的期盼;
这里,有读书感悟,也有写作见解;
这里,有心灵的私语,也有哲理的论道。城市,乡村;
他乡,家乡;
亲人,他人;
行走,凝望。忧愁,欣然;
孤独,乐群;
失落,憧憬。天地人心,化为一行行直击心灵的文字,温暖了我们这颗冰冰冷冷的心。
有时,读得酣畅淋漓,忘记了时间;
有时,让人冥神苦思,遇见肖老师那颗诗心。人们说:“肖老师是不是诗人的诗人”。我想,肖老师的灵动思绪反映在心灵的文字上,难道这不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魅力吗?诗人的异禀,“卓然思不群”的气质、情怀,幸福了我们所有人。
不,不对,肖老师的文字又是接地气的,如“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语言和语文能力。我们朝向语言的海洋,眺望精神的天空。”“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贵在理解——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情感的理解等,因此,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去完成字词与文意的理解,这是基础。”你看,这就是语文,多么实实在在,平平常常。
还不对,肖老师不是诗人,而是哲人。你看这些思考,就让我们击节赞叹:“你是你的课堂,你是你的人生。你是你的,你的是你,教学和心灵一致,没有一种伪装能瞒过课堂上所有的眼睛。”“生命不会有真正的黑暗,你的世界黯淡,是因为你藏起了灯。”“教育的姿态其实就是生活的姿态,这个世界,所有爱的姿态,都在成就我们的幸福和美好。”这,一颗诗心,是语文的、教育的、文学的、哲学的。这本直指心灵之书,正如肖老师所言:“写给每一位教师的生命之书。”没有凝视世界的眼睛,只能苍白代替斑斓;
未曾省察的人生,终会毫无意义的。我们的语文,应该、能够遇见教育的美好姿态。
你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语文。语文,行走在路上,抵达我们最好的生命遇见。
从一句句哲言中,我读到了你的深邃。你经常是在天上飞的人,俯瞰广袤的大地,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你也经常坐上动车,飞驰的山川成了心中的风景。你走遍千山万水,遇见一些人,体验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走向不一样的语文世界。午夜时分,一个人在外地,城市夜色温柔,乡村宁静平和,孤独着,思考着。
从一篇篇散文中,我读到了你的执着。因为爱,爱语文,爱生活,一切努力,也许与个人勤奋无关,而仅仅是习惯吧。一旦习惯,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比如爱阅读,爱写作,那就感觉不到累,因为那不是任务,而是心灵的需要。
从整本书中,我读到了你的美好。想象得到,一个人在候机过程中,坐在一排椅子的边角,静静地用电脑敲着文字,投入到文字世界之中是毫不理会飞机是否晚点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只有心思澄明,才能照见纯净美好的心灵。
夜深沉,一本生命之书,要融在我的心中。
【附加篇四】
读着自己敬佩的于漪老师的这本《教育的姿态》,好似有千言万语要去诉说,然而提起笔来,却又不知如何说起。最先冒在我的脑海中的就是“大爱无疆”。翻阅当代教育大师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于漪等等的书籍,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所流露出的博大的教育情怀。他们仰望星空,勾画美好的教育愿景,同时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努力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并竭力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翻阅着这些令人深思的文字,感受着八十多岁老人的博大的教育情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几个关键词语浮于我的脑海:价值观、规律、教书育人。
一、社会价值观与教师成长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都在教师,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然而,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老师的人生观也同样产生了影响。以前社会上更多地强调“义”,强调奉献;
然而现在的社会更多地强调“利”,强调享受。以前读书的时候,总能见到或听到这样的句子:老师多么辛苦啊!晚上批改我们的作业直至深夜。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愿意做班主任、不愿意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将责任单单地归为教师的责任心、良心,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去思索在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上,我们学校的主导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师个人内心的觉醒。只有内心的深度觉醒,教师才会真正成长。”
二、学生成长规律与教师引领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每位学生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应当受到尊重与呵护是所有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们的生命,对他们发展成长的规律,应胸怀敬畏,认真研究,精准地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内心深处知晓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教师才能真正地去尊重孩子的成长,而不会“拔苗助长”。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乐此不疲地“帮助”学生‘长分’呢?提高学生的分数本身并没有错,关键要看我们教师的引领方式,我们是否在提高学生的分数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是否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让孩子对学校、对教室充满了畏惧之心?如果是这样,我们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成长,而且是扼杀了孩子的成长。教师唯有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真正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
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摸清学生的成长规律,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三、教书重要,更要育人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相信这一提法每个教师都会熟知。据于漪老师介绍这一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重”书“轻”人,见“书”不见“人”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课文承载着知识,同时也承载着育人的功能。然而,可能是由于知识是外在的、可测的、可评的,而人的成长是渐进的、不可马上测的,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地关注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引发地是,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地传授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于漪老师强调:如果把“育”理解为只是开发智力,或者理解为只是提高解题能力,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
以这样的观点指导教学实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知识今天学不会,随着家长的增强会慢慢学会;
而良好的品德今天不养成,随着年龄的增强只会越来越“生杂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生字、词、句、篇,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心中播撒做人的良种。”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起灵魂的作用。”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明确自己的使命与价值,真正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帮助更多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附加篇五】
书中肖老师讲述的是自己数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所感、所思、所悟,从这些美好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丰富的内心,充满爱意的教育情怀。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文字优美,感受到课堂教育的美好!
全书共分为五辑。在每一辑的前言,肖老师都用了一段段优美精彩的语句,让我们能读出课堂的多姿多彩:“课堂是你阅读状态的生动显示。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堂。你读了什么,你的课堂就呈现什么;
你读了多少,你的教学就承载多少。”让我读出了,我们老师的阅读对课堂教学起着决定作用。“你读散文,唇齿间留下文字的芳香;
你读诗歌,眼眸里写有飞扬的诗韵;
你读小说,世界为你开了一扇窗;
你读哲学,人生给你另一种思考。”让我懂得了,世上没有白读的书,读不同体裁的书,收获会各有千秋。“把所有的心情揉碎成文字,挂在梧桐树上是诗,散落在草丛里是歌。我是今夜的诗人,大地是我的读者,所有静默不语的,都是我的听众。”我读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人生。“别让岁月筛掉品质,别让世俗磨去情趣,做好自己,不辜负转瞬即逝的生命。”让我读出了生命的珍贵。
读着这些诗情画意的美好语句,让我感受到了教育人生的美好!教育姿态的多彩!
二、内容充实,感悟课堂实践的美好。
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上,会觉着有的课文有点难度,有的课文不太接近生活,就认为这节课难上,其实,凡是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好课。在好课面前,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贫瘠,仔细想来,没有什么课文是真正好上的。看似容易容易好教的文章,名师大伽们早已经挖掘出精髓,研究出深意,听课者也是熟门熟路,反而最难上出新意。无论怎样的文章,都要通过阅读、思考、由语言文字走向我们的心灵深处,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认为只有这样备课,上出来的课,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让听课老师赞同。
没有哪篇文章天生好上,上出精彩都需要你细心揣摩,苦心专研,是文章,都有文气、文脉、文意,没有什么文章会主动为你流成河,等候你掬水弄月,你还没有读懂,还没有研究透彻,大脑就思路分析清晰,感悟精深。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课好上?哪一课不好上?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在讲优质课、公开课的时候,也会碰到感觉不好上的课,心里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其实我觉得,可能是没有用心感悟的缘故。如果认真思考,一切会迎刃而解,一定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没有付出,怎会有回报?语文,要想教好它,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用一颗冷静的心,感悟的心,深入到文本内部,找到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再走出文本。只有努力去思考,去实践,去超越,才能不辜负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三、实实在在教语文,体会好课标准的美好。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表演,制作精美绝伦的课件,学生巧妙无比的回答,师生配合默契的合作,掌声阵阵、赞不绝口的迭起。但是在肖老师心中,语文课堂是多姿多彩的,是美轮美奂的,是精彩纷呈的。但是,语文课,要摆脱浮躁之风,拒绝浅尝辄止,揭去浮喧声浪,摒弃表面繁华,语文课,首先要进行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读书声,有我们与作者真诚的对话,有我们读书过程中主动的揣摩,有读文之后深刻的反思,有反思后精神的愉悦和升华。这样独特的语文课,过滤了冗长与琐碎的分析,剔除了乏味与枯燥的肢解。它有预设,有生成,紧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课堂中呼唤真实,在学习与交流中有真实的收获。
此时,我也认为,数学课也需要肖老师的这种精神,有纯正的阅读,学生和老师真情投入,得到真情的感动,唤醒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努力设计这样的一种数学课堂----大气、简洁……清晰、深刻,有细节之实,有灵动之美,看似简简单单教数学,实际是绚烂极致归于平淡无奇的境界,扎根于文本与解题,从文本与解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魅力!
四、赛课不是赛车,领悟重在实效的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形式各异的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许是老师花费几天,甚至是十几天打磨的一节课,老师恨不得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课堂上,有字词教学、有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表演,既要宏观梳理,又要咀嚼细节,还要拓展延伸,还要小练笔展示等等。这些赛课,犹如赛车,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学习,多半是空虚的,犹如干瘪的谷粒,外强中干。
吴非老师说:“教育上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尊重的心,尊重数学课本质,尊重教学规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实效,真实地去教学,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赛课而赛车。
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不止让一线的语文老师有启发,也让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受到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更能让我们深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憧憬更美好的教育姿态!
【附加篇一】
她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生而为人,她是师之典范——于漪。
对于我,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最早接触于漪先生,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教文育人”“文道统一”于漪先生的经历让我知道所谓“上辈子杀过猪,这辈子教语文”不过是一句戏言,做语文教师也可以如此的崇高与伟大。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的岗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光,初为人师的忙碌、挫败与无奈,让我一时忘却了这位当年坚定我从教理想的领路人。这个月再次捧起先生的《教育的姿态》,细细读来不免感慨,时过境迁,对先生思想的领悟不觉也有了变化,唯一不变的,却是那为人师者,先生那伟岸的典范之态。
在当今时代下,教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育几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巨大”却也“乱象丛生”。先生以一身之力,振臂高呼。她于迷茫中指点迷津,于喧嚣中展现浩然正气,于乱象中坚定教育之魂。她几十年来亲历中国教育的第一线,她屹立于层层改革之外,直指社会价值观的功力取向、大众媒体的娱乐宣传,她对“选秀”比赛的主办者、各种媒体发出了拷问:除了赚取金钱,这些比赛还赚取了青少年的时间和青春,赚走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让他们执着于“一夜成名”的幻想,他们赚走了学生的未来,心何以安?不仅如此,先生还直指学校办学的“泛技术化”问题、校外教育问题、教育话语权问题等等,锥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先生满怀热情的“构建学校的价值取向”,为学校教育明确价值定位——培育有中国心得现代文明人,先生承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先生的典范之姿更体现在她站在人性的高度和文化的高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从心底里敬畏孩子的生命”,生硬的灌输走不进孩子的内心,空洞的说教起不到治本之效,机械的操练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心灵的发育和成长“由情而理,由直觉反应而本质探究,由低级而高级”,作为语文教师要让文字具有情感的温度,让观点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让阅读成为暖心之旅,唯此,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走进他们的心灵,滴灌学生的德行与智性生命成长。
做有“精气神”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掩卷而憩,先生之姿犹在,就让我循着典范脚步,更坚实地迈向教师之路。
【附加篇二】
一棵树有一棵树的姿态,一朵云有一朵云的姿态,教育也应该有教育的姿态!从教16个年头的我,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近段时间,用心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好像看见了标杆,明确了方向,释然了许久以来的困惑。
首先,我认为教育要有水的的姿态。水,是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是,水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也是,是我们必不可少又无处不在的所需,如果维持生命离不开水,那让生命有尊严有质量的存在,就离不开教育!古人云:“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以水的姿态做教育,要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包容万物。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宽容大气的胸襟和气度。
而且,书中于漪老师在谈及课堂教学时,经常说“课要上得一清如水”;
谈到教师的知识储备,她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把“一桶水”发展为“长流水”;
在谈到教育的功能时,她非常喜欢用“滴灌”这个词,“滴灌学生的心灵”,“滴灌学生的智性和德性”,类似的话,在她的文章里也好,演讲中也好,总是经常出现的,也还离不开一个“水”字。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语文思想,假如方之于物,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呢?想来想去,其实还就是这个“水”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于漪老师的名字里也有“水”;
漪者,波纹也,风生而水起,水动而波兴,感天地之气息,动于中而形于外,遂至荡漾迭推,绵延广被。
水是至纯的,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如水,纯粹洁净,远离污染,拒绝添加剂。唯其如水,方能涓涓滴滴,润泽心灵;
惟其如水,方能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变得温润美丽。在我看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其实说到底就两个字,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人”,合在一起就是“仁者爱人”。
其次,我认为教育还应该有山的姿态。“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促进每个生命的良性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每个老师所应该坚守的理念。“琢玉性惟坚,孜孜以成华。”当我们以山的姿态巍然屹立,琢玉日久,相信也必能浸染玉的温润平和,成熟而不轻浮,沉静而睿智。有内涵的教育也应该是一座山,每个教育者都应以丰厚的山间营养,润泽美玉,用如山的爱,如山的步伐,实践着任重如山的教育事业,并以思考者的姿态屹立,信道守诚!
再者,我认为教育更应该有根的姿态。在“寻找教师之根”一节中于老指出“回顾教育历史,常有这样的图景浮现眼前:一群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悲天悯人,为苍生造福,令人感动。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有那么一股志气、意气与豪气。历史启示今天,肩负重任的现代教师,理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锻造自己的精、气、神。”我认为,凝聚彰显在教师身上的这股志气、意气与豪气,汲取传承于传统文化中锻造出的精、气、神就是教育的根!当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为师者都以如根的姿态和执着深深向生命纵深处伸展,那么教育之树茁壮繁茂自是必然。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树的崇敬与对云的向往叩问自己:我们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从事教育工作吗?怎样才能使我们也能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心灵也具有树的扎实深厚与云的轻盈灵动吗?我们的生命也像那棵树一样生长在厚实深沉的教育沃土之中吗?我们的灵魂也像那朵云一样生长在澄澈明净而高远的碧空中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
感谢《教育的姿态》一书带给我的启迪和意义!
【附加篇三】
翻阅当代教育大师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于漪等等的书籍,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所流露出的博大的教育情怀。他们仰望星空,勾画美好的教育愿景,同时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努力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并竭力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翻阅着这些令人深思的文字,感受着八十多岁老人的博大的教育情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椎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找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记忆与情缘”6个专辑的标题,实在就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
一页页读过,合上《姿态》,嗅一嗅书香,大爱无疆这四个字悄然浮现于脑际。
本书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作者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
为人师者,我们都知道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什么是真正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于漪老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放弃陪伴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老师的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虽然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期望、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成长。她认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们,不仅是责任,更是她的快乐。
“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于老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附加篇四】
静静地品读于漪先生《教育的姿态》,其实这本书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教育的姿态”这个话题,但“椎心的忧思
竭诚的期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找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记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在字里行间我更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发展的诚意。
柏拉图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洞穴中把囚徒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界。”我想这是对教育对神圣的定义,这会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肃然起敬。前几天在广州参加生命教育的培训,在旅途翻看《教育的姿态》,于漪先生也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是啊,曾经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老师却并没有那么的“神圣不可犯”,不夸张的说教师成了“高危”职业,我们甚至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也无法得到合理的维权,我们有了些许抱怨,我们开始对那些因原生家庭出现问题而无法救赎的的孩子感到无力与迷茫,我们开始思考真的是“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吗?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郭老师闲聊,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担忧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清醒不少,郭老师说:“所有的心理辅导都是建立在信任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困境时,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殊的个体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立竿见影,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独的灵魂,但此刻经郭老师一提醒,我突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态》中写到:“教育本是细水长流的事业,最忌讳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我们看西南,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候,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很多都是西南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天种子撒下去,明天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本来就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假装随意的说:“张老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得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惑,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工作,不知心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封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微小的地方入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目前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希望在细水长流的时光里,我能收获到小高对我的信任,慢慢打开心门。但在这里我们需要切忌的是,于漪老师所说的“细水长流”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看成静待花开。于漪老师认为,一个人知识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缺陷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需要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施以切合身心发展的教育。小高此刻的内心是封闭起来的,如果我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成熟的自我认识中会扭曲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失望的世界重新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心,知心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但是我想此刻的我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天还不能收获,但一天天的积累,一次次的努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如昨天课堂上她那认真的模样,比如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刻,我坚定地认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
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掌握其成长规律,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真正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态》让我们更加坚定“用心耕耘,以期收获”的教育理想。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远保持行走的姿态。
【附加篇五】
十月的读书计划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我加入叙事者的时间比较短,准备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马上开始阅读。
从前言开始,就能感受到一位从事教育工作60年的老教师的赤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热烈的,是深沉的。始终以学生为本,是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天也是极力倡导的。
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无私。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面临道德缺失,情感冷漠。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尚且需要修枝剪叶,才能茁壮成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老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记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懂气色的说,“不要乱说,我相信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悄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时很节俭的,这两天突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已经大题有数了,但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交流,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观察小美的变化,刚开始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好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果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大家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内心一定是纠结了好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福这个孩子。虽然我搭上了10元钱,但是维护了一个人的自尊,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世界不光需要参天大树,同样也需要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了!!祝福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
幼儿园教师感悟随笔 幼儿园教师工作感悟随笔:是你,让我走进赏识教育 第八篇
:赏识教育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学习中赏识,在赏识中育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是你,让我走进赏识教育》这篇文章吧!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双眼。每个幼儿都是一颗会开花的树,教师用心去观察,总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那令人感动的闪光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因为时间、精力有限等因素,难以静下心来,观察每个幼儿,对于调皮的幼儿还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他们就是调皮、捣乱的小朋友。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赏识教育的关键,必须抛弃固有偏见,还有必要学会运用赏识的艺术,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从而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让每一棵树都有开花的机会。
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位小男生,明明,中班时插班过来,刚过来的一周,真是让我们老师很头疼的一周,在那一周里,只要我们一个转身,就会有几个孩子被他打了。每天放学,全班至少会有一半的孩子过来告状“老师,明明吃饭的时候把不喜欢吃的菜夹到我的碗里”、“老师,明明拉我的凳子,害我摔一跤”、“老师,明明用指甲掐我”……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甚至第二天会有家长过来跟我们反应孩子被欺负了。一开始说教,原本以为孩子只是刚转过来不熟悉,结果这种现状持续了好久,除了打人,上下楼梯明明还会推其他小朋友,做操时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学本领的时候只要老师不提醒,他就会离开椅子,蹲在地上去玩……我们和家长一起,试了各种方法,但是成效不大,明明似乎也习惯了自己这样。因为爸爸妈妈的棍棒教育,明明进入大班之后不怎么敢打人了,但是其他的小毛病一点也没少,还总是说反正自己就是不听话的小朋友,大家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明明出现转变是在一次饭后的折纸活动中,那天我给每人发了折纸,让孩子们自己回忆一下上午学习的小企鹅是怎么折的。过了一会,月月拿着一只小船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船好看吗?这是明明帮我折的。”我说:“真的呀?”说实话当时我是不相信的,月月带着我到明明面前,还让明明折一次给我看,其他孩子看我过去,一窝蜂都过来看明明折纸,明明一看有这么小朋友看他折纸,明显羞涩中带着兴奋,尽管手发抖,但是还是折得特别认真,边折边说:“这个是我爸爸教我的,我还会折各种各样的飞机呢。”旁边小朋友一阵夸奖和羡慕,各个抢着要明明帮忙折纸,当天下午明明表现得特别乖,破天荒的没有欺负一个小朋友,放学下楼梯走得很神气,站队都是很安静,着实让我很惊讶。
这不就是明明的一个闪光点吗?我在反思我们一直是不是只看到了明明调皮的一面,而从来没有发现明明的闪光点。在午睡前,积极地拉窗帘;我们贴主题墙时,他总是积极地给我们递上双面胶;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碰了其他小朋友,会立马道歉;体育活动时总是喜欢放下自己的玩具去帮助骑不动小车的女孩子……这些画面像电影胶带一样在脑海中回放,渐渐中我发现,明明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是我们一直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缺少了赏识的眼光。从那天之后,明明再调皮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同时也让明明认识到自己错误,让他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用这闪光的一面去和小朋友交往,这样会有很多好朋友的,自己也会越来越棒。在我的鼓励下,明明从最初的小朋友讨厌,家长来投诉,到现在的能用言语解决冲突,敢于去交往,这不就是赏识教育的作用吗?
赏识教育,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自我完善,让孩子变得快乐,增强幼儿的性,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提升创造力。赏识教育不仅有活力,更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在学习中赏识,在赏识中育人。
作者:李梅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的随笔 第九篇
托班的孩子是这学期刚入园的,他们对幼儿园的环境、教师都不太熟悉。早上来园后总会有哭闹的现象。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应当有一颗耐心、爱心去关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李超然是刚入园的,他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从早上来园到放学就一向哭,已经入园几个月,一进教室门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不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
我想,他这个性格很内向,如果不好好引导,长大了会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就主动去接近他,和他聊天,让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渐渐的他有了一丝改变,此刻的他一进门总能看到脸上浮现出那童真般的笑容。有时和小朋友一齐玩,也总能看到他哈哈大笑,无比欢乐。这个时候得我真的感觉很欣慰,起码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想各种方法来贴近孩子,使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乐乐开绿灯,使乐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
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教师偏心,只喜欢乐乐不喜欢自我。我的做法既害了乐乐,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是的,孩子们需要教师公平的对待他们,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他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我们应当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我的亮点和风采。这时我们幼儿教师应当牢记的。
教师教育叙事感悟 第十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关于安全教育的教室随笔:有感于“向流氓进贡”:读56号教室的奇迹随笔 第十一篇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重要性,而弱化了其他方面比如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有感于“向流氓进贡”》这篇文章吧!
据报载,去年底,武汉市青山区一所中学的上百名初中生以“集资捐款”的方式来“破财免灾”,前后7次向校外一名自称流氓的同龄人“进贡”达1000余元。
为什么面对区区一名小流氓的敲诈,这么多的中学生竟个个表现得如此驯服?这一现象发人深省:它警示着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已到了非提高不可的程度了。
可以设想一下,在这上百名初中生中,只要有那么几位,甚至是一位学生有勇气、有实力与流氓作一番小小的较量,就完全可能避免“进贡”的悲剧了。然而,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恰恰钟爱的是俯首贴耳的羔羊式学生。当我们在教育学生“不准”做什么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教会学生“可以”怎么做;当我们的“养成教育”教育得令学生遇到邪恶都无力甚至无意制止的时候,我们是应该为这群“羔羊”感到欣慰还是悲哀?
也许,面对流氓敲诈的事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除恶,如何将流氓绳之以法,却很少想到如何去培养抑恶的力量,去对付流氓的挑衅。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个把流氓在,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并非是坏事。
“学会生存”,这是当代教育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命题。依笔者之见,“遇恶不弱”,“不畏”应该是“学会生存”的基点。如果连这点“血性”都退化了的话,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小而言之,假如遇到流氓。大而言之,假如战争来临……
作者:朱建人
公众号:原创生活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教育随笔感悟小学英语教师 第十二篇
英语是一门国际的通用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也就成了热门的话题。英语教学在很多时候都要经历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被考试压的喘但是气来,而小学教学则拥有了这个优势,从小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身为教师,不得不反思自我的教学。 一、反思学习的环境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洁、优美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简单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全面关心学生,不仅仅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而且还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就会主动接近教师,拥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和欲望。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烈。在学习Myfamily这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则用了歌曲“Boyandgirl”。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压抑感,自然而然学起来就简单很多了。 二、反思学生 教师就像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部电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员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学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及时反思自我的教态、导入方式等形式,学生是否能理解。同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这些都是要及时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结束后,反思学生是否用心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和潜力有没有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经常走近学生,不断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使课堂构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纷程的教学过程。所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于否不在于自我设计的有多么的精彩,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反思我们的学生。培养自我和学生的情感,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才能上好一堂满分的课。 三、反思教材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料。个性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整堂课成功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前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等等。反思自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班级就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潜力都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潜力强,学习单词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学生上课活泼好动,但他的纪律性不强。这就要求老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及时地、有效地反思,全面的教学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章地址:www.hzydhh.cn/html/29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