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结构_论文写作指导十篇

时间:2023-08-31 13:42:08 | 作者:未知

论文的结构_论文写作指导十篇

【论文大全】导语,您眼前所阅读的本篇文章共有35485文字,由凤卓人精心改进,发表到美文档!《现代科技》杂志属《现代物业》杂志的科技版,由云南省建设厅主管、《现代物业》杂志社主办。论文的结构_论文写作指导十篇感谢来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论文的结构_论文写作指导 第一篇

(一) 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属于议论文,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

1.论题: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2.论证:即论述并证明.主要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3.结论:即结束语,对文章所下的最后判断.其主要作用是:(1)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展望未来,增强信心.(3)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二)论文组成部分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名称(题目)

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

论文的署名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员,直接参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人员,参加撰写论文的人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应根据每个人员的贡献大小或根据约定排列名次.

3.论文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重要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500字数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

5.提纲

提纲是指论文内容的要点.

6.引言(或称引论,前言,导言,绪论,序论和导论)

引言是论文的起始部分.内容复杂篇幅长的论文,称"绪论","序论",要求讲清写作此文的动机,它的内容,意义,欲达之目的.主要是用来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借鉴会计领域中前辈及他人的研究情况,知识布局和理论基础,提出作者本人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设想以及研究方法,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现实意义等.如果是调查报告还可以交代背景,说明调查方法.这部分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意在概括与领起全文,但文字以"少而精"为宜.在正文里,不用写"前言"二字,一般写1个段落,也有写2个,3个甚至4个段落的.写完后,在转入本论时,中间最好空1行.

7.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正文撰写时采用的层次结构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推论方式.由文章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由一点进行到另一点的逻辑推演,呈现出直线式的逻辑深入.

2.并列分论方式.把从属于基本论题的若干个下位论点并列起来,分别进行论述.

3.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相结合的方式.即直线分论中包含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

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采用第三种方式(即直线推论与并列推论相结合的方式)的结构层次.

8.结束语

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体,首尾呼应,既可以给人一种结构上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结尾分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等三种.

"结语","结束语"等字眼,在正文里不必写出,视论文体裁和内容而定,照应开头的,应是一个部分,应与上段之间空一行;若是上部分行文言尽而止的,则不用空一行,等于言尽即止,没有全文结束部分.

9.致谢语

致谢语可以作为"脚注"放在文章首页的最下面,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 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1.列举参考文献的作用

(1)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同时也表明作者治学态度严谨.

(2)文中引文若有差错时便于及时查对.

(3)使指导教师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反映了作者为撰写论文而进行阅读的材料的范围和水平.

(5)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题目的读者从参考文献(资料)中了解情况或受到启发.

(6)便于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2.列举参考文献(资料)的具体要求

(1)按毕业论文参考或引证文章和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

(2)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3)要标明序号,作者(编者,译者)姓名,书名或报纸杂志中的篇名,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杂志期数,报纸版数)等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_论文写作指导 第二篇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 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 《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 (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 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 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 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 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任 ,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期刊论文不一定要书面致谢,靠参考文献或联合署名解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 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论文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法.该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 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

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数据)

4 对实验结果的

5 结论

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

1 前言

2 研究区概况

3 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

4 解释

5 科学意义

6.结论

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

1 前言

2 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

3 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

4 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

5 结论

综述性论文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

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

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

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

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

写好提要;

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

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

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

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

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

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

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

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

可以不花代价得到与世界级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难得机会.

大胆向SCI刊物投稿,不要怕退稿.国际SCI刊物一般不迷信名人.

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和基本规范_论文写作指导 第三篇

 (1)摘要    “摘要”要求摘出文章中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方式;不求反映文章概貌,应避免下述用语:1.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2. 本文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等。

  本刊来稿的摘要有时存在与提要的概念相互混淆的问题。摘要与提要不同点在于:摘要着眼于客观地向读者介绍文献的精华,以利于其迅速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主要适用于学术论文;提要则着重对文章内容或作者的生平、背景进行介绍和评价,意在向读者宣传推荐该著作,主要适用于书籍。

 英文摘要不一定要重复中文摘要内容,表述内容可以不同,但同样须简明扼要。

  (2)关键词

 关键词又称叙词或主题词,指在论文题目、摘要或正文中,表达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词。应是具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应该依据文献的题名和前言、结语、目次等不同部分,归纳出中心主题因素与修饰限定主题因素,根据需要进行精选和取舍;避免主观性,强调客观标准;应注意主题词的全面性和专指性。所选词语须概念清楚、确切,避免多义性。

 [稿例]  有的作者在关键词中选择一些比较生僻、生造的词汇,或与其论文内容容量不很相称的,比较空泛、抽象的词汇,既不能从关键词里准确地反映该论文的实际情况,也会为在网络上查阅搜索带来不便。

 2.注释与参考文献

 (1)注释

 注释主要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文末。序号用带圆圈的伯数字表示。

 (2)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每一引用文献必须同时在文中及文未的“参考文献”两个部分予以注明。论文中,每一文献条目按引文出现的先后以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中文文献:第xx页;英文:p.xx)或章、节、篇名。

 示例:

 文中:“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史记·乐书》:第1180页)

 文未:[1] 汉·司马迁. 史记 [M]. :中华书局, 1974.

 2)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3)参考文献的格式

 参考文献条目列于文末。其格式为: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序号]作(编)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

 b.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 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2]陈鸿铎.谈《第一交响乐》的音乐创作[J].音乐学院学报,2000,81(4):39-47.

 c. 论文集中的单篇论文:

 [序号]论文作者. 论文题名[A]. 论文集编者(任选). 论文集题名[C]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起止页码.

 示例:

 [3]刘桂腾.单鼓音乐研究[A].田联韬.民族音乐论文集[C].:音乐学院学报

社,1990.176-77.

  d.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及期号(版次).

 示例:

 [4]史君良. 围绕旋律婉转歌唱[N]. 音乐周报,20xx-11-215(3).

 e.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 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版者或可获得地(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5]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1998-08-10-04.

  f. 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

 [序号]作(编)者. 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6]温廷宽,王鲁豫. 古代艺术辞典[Z].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g. 外文文献

 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基本同中文文献;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

 示例:

 [7]Nettl, Bruno.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

 [8]Harrison, Frank. “Universals in Music: Towards a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World of Music,  1977,19(1-2):30-36.

  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示例:

 对: [9]Rees, Helen. 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对:[9]Rees, Helen. 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误:[9]李海伦. 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 纽约: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0.

二胡演奏的“两个世界”_综合论文 第四篇

摘要:当今的二胡演奏其实面临着“两个世界”的问题:一个是作为声音“文本”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作为符号“文本”的抽象世界。认识“文本”与“本文”的差异,厘清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和联系,对处理好“原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提高二胡演奏技巧,增强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二胡演奏; 文本; 本文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富表现力的拉弦乐器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戏曲、器乐独奏、合奏中。自一代宗师刘天华开创的二胡乐派以来,二胡从原来的民间伴奏乐器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举成为民乐家族中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随之而来的是二胡曲目创作日益丰富,表演艺术越来越专业化、西洋化。由此,二胡演奏所面临的世界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二胡演奏需要同时面临“两个世界”,其一是作为声音的“文本”,指向现实的世界,其二是作为符号的“文本”,指向抽象的世界。指向现实世界的声音“文本”有时也会以书面符号如乐谱表现出来。同样,指向抽象世界的符号也经常由二胡演奏者以具体的音响表现出来。在刘天华以前,作为二胡的“文本”主要以声音表现出来,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而自刘天华以后,作为二胡的“文本”,常常以乐谱呈现,并通过乐谱传播。笔者认为这两种“文本”之间有着重要的差别,厘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对二胡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乐谱为音乐的“文本”,对音乐的解读主要是通过乐谱来进行的,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解读也同样依赖于这种符号化的简谱或五线谱,我们的演奏和教学目前对这种文本的依赖性已经根深蒂固,离开乐谱,我们似乎寸步难行。我们深信,只要能够精确地照谱演奏,就能完美地表现音乐、诠释音乐的内涵,我们的二胡音乐教学也同样是在此基础上展开。所有这一切,在我们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

然而,事实上,这种符号化了的五线谱或简谱只是西方人记录和自己音乐的“习俗”而已,是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在音乐领域中的延伸,与其历史和音乐作品的“生产习俗”紧密相联。在近代以来西方音乐作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个作品的完成过程主要是先在谱面上进行,后通过演奏家的演奏,变成声音。因此,从西方的音乐生产过程来看,乐谱决定了音乐的一切(当然,在现代的西方人眼中,这种观念已经过时,因篇幅有限,关于这一点,笔者以后将另文再述)。我国的音乐教育自引进简谱和五线谱以来,传统乐谱被“格式化”,音乐作品的生产方式也从原来的声音——文本转化为文本——声音。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顺序上的变化,但是,其实质却已大相径庭,“本文”和“文本”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音乐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杜亚雄先生在《音乐的“文本”与“本文”》一文中指出:音乐的“文本”与“本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涉及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问题,音乐本身(即“本文”)和用乐谱对它的记录(即“文本”) 与语言中的“能指”和“所指“有所差别,语言中的能指和所指完全是主观性的任意关系,而音乐的“文本”(乐谱) 却是根据音乐的“本文”记录下来的。就像不同民族的人对同样的客观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一样, 不同民族的人也会用不同方法记录同样的音乐。该文进一步认为民族音乐学家记录下来的民间音乐的“文本”和民间音乐的“本文”是不同的。(1)“文本”反映了记录者对音乐的一种符号化的解读方式,其“文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人在记录时可能会采用五线谱记谱,也可能采用简谱记谱等等,但是“本文”是生活世界中的现实场景,有其特点的语境,相对于符号化的“文本”来说,只有一个。

笔者认为杜亚雄先生其实道出了乐谱和音乐之间一种重要而又微妙的关系。

首先,在从乐谱到声音的操作行为中,乐谱和声音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直接通过乐谱来表述,因此,乐谱是作曲家的“本文”,作为音乐的演奏者,越能精确地照谱演奏,就越能接近作曲家本人的初衷即“本文”,这样的演奏就越易被视为优秀的演奏,这是近代以来西方音乐的历史传统。在西方音乐尤其是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对西方人来说,音乐仿佛就是音乐作品本身。难怪美国着名音乐教育家戴维·埃里奥特在其《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抱怨说,美学理论已经错误地将音乐等同于音乐作品了。(2)此为其一。

第二,从音乐到乐谱的操作行为中,乐谱和声音其实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符号化的五线谱或简谱并非准确地记录了音乐,而是有点想当然地按照某种预定的框架将声音进行某种抽象,形成某种符号化的乐谱。这样一来,原来的音乐(即本文)和形成乐谱的书面符号(文本)之间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就二胡音乐而言,我国的民间二胡音乐传承大多是采用口传心授,乐谱不过是用来备忘而已,如果用今天流行的五线谱或简谱来记录,那么,演奏者的“本文”包括其行为、情态、声腔的细部处理、演奏语境如历史、社会、场域等,而这些内容被记录在乐谱上时,全部被抽象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音符而已,我们所见的琴谱其实已不是“本文”,而是“文本”。这种“文本”反映的是音乐记录者对音乐的一种解读,而不同的记录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文本。这种情况下,我们见到的乐谱与西方音乐的乐谱在外观上没什么两样,但是,其实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前者是“文本”(民族音乐),而后者是“本文”(西方音乐)。“文本”反映的是记录者的一种解读,而“本文”则是音乐本身,反映的是特定历史场域中音乐活动的过程。

从上述可以发现,如果按照西方音乐的演奏习俗,我们的二胡照谱演奏,那么我们会得到什么呢?我们由此获得的声音“文本”接近作者的“本文”吗?显然值得怀疑。无论我们的演奏 如何精准,我们所获得的声音文本其实只是接近声音记录者的“本文”,而非音乐制作者的“本文”,因此,从音乐表现的意图上看,我们只是在努力表现音乐的“文本”,而非音乐的“本文”。

以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渔舟唱晚》是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经娄树华先生演奏,成为一首蜚声世界的中国古筝曲。关于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来历,学界有多种说法。一是金灼南先生于1912年根据山东传统筝曲《流水击石》和《三环套日》改编而成的;(3)二是娄树华先生于1937年根据山东乐曲《归去来》改编而成(4);三是程午加先生于1929年在从魏子猷先生学习此曲后,根据记录整理成谱(5)。后人将金本、娄本、魏本三谱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差异明显,各有所长。这种情况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在同时代同一乐曲亦有多个版本,版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很大,为何出现如此现象?我们可以用“本文”与“文本”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渔舟唱晚》的“本文”是什么,如今已不可考,今人只是依据前人的传谱来用心揣摩,形成自己的“文本”,不同的演奏者由于自身的音乐修养、生活经历、个性品格、社会环境的不同,面对乐谱(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文本”,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在师傅的口传心授下,学习者对《渔舟唱晚》有了新的认识或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形成新的文本。如娄树华在获得魏子猷的真传后,对魏氏谱本进行了超越,形成自己的演奏文本,并广为流传。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文本”的意义在不断地延伸,内涵越来越丰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渔舟唱晚》的“本文”并进行对比的话,我们会毫无悬念地发现,这时的“文本”和原来的“本文”已是大相径庭,与西方的音乐“本文”相比,同一乐曲差异如此之大,而这却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国情”。

“文本”与“本文”的区别对二胡演奏的教学与演奏有何启示呢?

“文本”与“本文”的区别正好向我们揭示了二胡演奏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符号的世界,也就是抽象的世界;另一个是生活的世界,即现实的世界。二胡演奏需要不断地在这两个世界中进行转换。一个好的二胡演奏需要同时面对“两个世界”,并且能够自如地进行转换。

首先,二胡演奏必须面对符号的世界,并且要能做到仔细揣摩乐谱,认真把握乐谱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对于一首由作曲家创作的二胡曲而言,乐谱基本上忠实地表达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乐谱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作曲家精心构思的结果,每一个表情符号都反映了作曲家在音乐上的独特处理。可以这样说,由作曲家书写出来的乐谱是二胡演奏者的“本文”,也是对作曲家的艺术构思最为权威的解释。因此在面对这样的符号世界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吃透乐谱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本文”。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条件允许,接近“本文”的另一种途径就是拿到作者的手稿,并且直接跟作曲家交流,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乐谱是演奏者最为可靠的依据。这是演奏者进行“二度演绎”的基石,二胡演奏的成败,就要看乐谱揣摩是否到位。

第二,二胡演奏还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二胡才会获得鲜活的生命。生活世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这一点相信无人置疑。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生活世界也是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的源泉和锤炼艺术情感的舞台。在生活世界中,二胡演奏者需要面对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譬如作曲家创作背景、听众、社会思潮、美学倾向、音乐演奏的语境等。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演奏为例:在生活世界中,演奏者必须考虑阿炳那个时代的大背景,阿炳个人的人生经历、民族音乐学家记谱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演奏者的演出对象、演出地点、观众群的美学倾向等。作为演奏者如果能把这些因素加以考虑,那么就能为演出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换言之,《二泉映月》的“文本”就会获得丰富的意义,“文本”的内涵就会获得新的延伸。以朱昌耀演奏的《二泉映月》为例:朱昌耀先生对原作进行了删减,力度变化较大。朱昌耀所用的速度要比阿炳慢,在缓慢的进行中,常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情感,在临近尾声的地方,朱昌耀又降低了演奏速度,给人一种犹豫、痛苦、停滞不前的感觉,全曲终了,余音缭绕,意犹未尽。我想这正是当年阿炳因为身体原因和琴艺生疏,想要表现却未来得及表现的东西。笔者认为朱昌耀先生的处理较好地顾及了“两个世界”的关系,并且在《二泉映月》的“本文”(阿炳原声演奏)基础上,设身处地面向“生活世界”,从作家、作品的的语境出发,合理把握了艺术作品的“现实世界”,对原作(即“本文”,阿炳的原声演奏)进行了超越,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一个好的二胡演奏还需要善于把握“两个世界”的区别,根据作品的不同性质在两个世界中进行穿梭、迂回。对于以符号形式呈现的乐谱,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识别“文本”与“本文”的差异。对大多数职业作曲家创作的二胡曲来说,我们所见的书写符号是“本文”,但是对很多由民族音乐学家采风所得的乐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作者的“本文”,而是经过了民族音乐学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构造”出来的“文本”。不同的民族音乐学家对同一作品的“构造”往往不尽相同,各有其听记重点和表达形式。如:中国人可能会用简谱记谱,欧洲人可能会用五线谱记谱,韩国人也许会用井田谱记谱。此外,不同的人在记谱的时候往往侧重点也会不一样,有些人可能会把装饰音详尽地记录下来;有些人可能会把主要的旋律节奏记录下来,还有些人可能会把音腔详细地记录下来。如果单纯从谱面上看,在这些不同的记谱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尽相同甚至矛盾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音乐记录者所记录到的符号语言是经过记录者精心“构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这里的乐谱并非“本文”,而是“文本”。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被构造的”。正如美国当代着名哲学大师哈佛 大学教授纳尔逊·古德曼所认为的那样:“世界是被构造而不是被发现的,世界的构造是通过使用符号构造适合的世界样式而实现的,哲学、艺术、科学都是我们构造世界的方式,它们的目的都是推进我们的理解,没有一个世界样式将被视为唯一的真理,真理是相对的适合和可接受性。”(6)每个人在记录乐谱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东西进行放大而忽视其他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由此而“构造”出自己“文本”(乐谱)。笔者认为,了解这种情形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尤为重要。二胡演奏者除了要面对所谓的较为权威的版本之外,不应忽视对其他版本的研究。因为每一个版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音乐记录者的兴奋点,都部分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音响。

此外,还应对两种性质的“本文”加以区别,在实际演奏的时候采取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情况:“本文”是声音文本,主要以民间音乐为主,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我们在对待这类“本文”时,揣摩的重点是民间艺人所处的人文和社会环境,也就是他们当时的“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原作进行大胆超越,甚至可以即兴发挥。因为,民间艺人在演奏同一音乐的时候经常会这样,那是他们的“习俗”,笔者认为我们这样做是遵循他们的习俗,无可厚非。第二种情况:“本文”是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即乐谱。自刘天华开创二胡乐派以来,二胡曲创作开始走向专业化。乐谱成了作曲家的思维工具,作曲家的乐思必须通过乐谱表现出来。对二胡演奏者而言,忠实于乐谱是极为重要的,演奏者在乐谱面前可以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因为这是作者的“本文”,作曲家并不希望演奏者随意改动乐谱,这似乎是一种“潜规则”。因此,面对乐谱时,我们所做的核心工作是研读乐谱,努力体会乐谱中作者的乐思,捕捉作者的情感信息,尽量做到忠实于乐谱,谨慎而适度地进行发挥。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二胡演奏实践中,演奏者面临着“两个世界”的抉择,演奏者需要根据这“两个世界”的特征和差别采取不同的策略,才有可能使音乐的表现做得更入微、更到位,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演奏既忠于原作,又超越原作。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1)参见杜亚雄《音乐的“文本”与“本文”》,《中国音乐》1997(3)。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齐雪,富译,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20xx年2月第一版第28页。

(3)参见赵彩云《渔舟唱晚作者考辨》,《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3)。

(4)参见张艳《三种“渔舟唱晚”版本之比较研究》,《孝感学院学报》,20xx(5)。

(5)同上

(6)纳尔逊·古德曼《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姬志闯译,伯泉校,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第3页

浅谈《战国策》中的言论自由_语文论文 第五篇

关键字:思想解放 言论自由  直言不讳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概括了战国时代近二百年史实。《战国策》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先秦历史著作。全书共三十三篇,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故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一书有鲜明突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书中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生动、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使《战国策》成为一部反映战国时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战国策》深刻揭露和鞭笞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和腐朽。对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的专横跋扈、贪婪狠毒、荒淫、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等丑恶行为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战国策》中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歌颂了在谋臣策士中那些廉洁正直、功成身退、不为、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刻画了那些投机取巧、惟利是图、朝秦暮楚、背叛盟友等丑恶行为。那些策士的游说有的简洁明快、流利酣畅;有的委婉含蓄、情正意切;有的巧比妙喻、言理切中;有的悲壮不已、催人泪下;有的旁征博引、持论宏深-----总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应给予肯定。但是,〈〈战国策〉〉这部史学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论大胆自由,“放言无惮”的特点,在历代史学著作中的确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追溯根源,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最解放的时代,时代的特色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言论的大胆与自由。

战国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历史阶段。此时,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雄对峙的形势已经形成。七雄之间,无论强弱,各国统治者或为吞并别国;或为保存壮大自己;或为转危为安、易亡为存,为此各国都寻找盟友,导致各国之间互相倾轧,彼此兼并。出现了互相利用互相联合、你争我夺征战不休的“朝秦暮楚”的局面。为了顺应此种形势,一批游说之士研究各国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揣摩统治者的心理。有的为合纵游说,有的为连横鼓唇。苏秦便是众多游说者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苏秦沉湎于对功名利禄的的追求,他不惜用一切手段去游说七国。当时的秦国是大国,素有依仗国势吞并天下之心。于是苏秦肆意夸说,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煽动秦王依仗自己国家的雄厚实力用武力去兼并其他六国。苏秦本以为他的这一主张会正合秦王吞并六国的野心,必定得到秦王的赏识,不料秦王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为了达到劝说秦王的目的,苏秦上了十次奏章,直到皮袍破旧了,带的黄金也用完了,他的建议也未被秦王采纳。苏秦只好离开秦国回家。〈〈战国策 秦策一〉〉中记载:苏秦“归至家,妻不下衽,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面对家人的冷淡,苏秦没有灰心,反而坚定了他追求富贵显达的决心,“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以后,苏秦研究兵书已有一些成绩,他在各诸侯国的宫廷上高谈阔论,以至于山东六国纷纷拜倒在苏秦的脚下,苏秦在各诸侯国中名声大振。家人的态度也今非昔比,“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倾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前后两次家人对苏秦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金钱地位。“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一语道破当时人们追求金钱地位的心理,毫不掩饰,没有隐瞒,更没有尴尬和难堪。苏秦的“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一席话既是切身体验,又是对趋炎附势、贪慕富贵的世风的高度概括。

战国时期,人们对权势的爱慕敢于坦然相告,对权势的藐视同样毫不掩饰。封建社会,“国君至高无上,最为尊贵”这似乎是被人们一直公认的真理,是天经地义的。然而,齐国的颜黜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国君应“趋士”的看法。《战国策 齐策四》中记载:“齐宣王见颜黜,曰:黜前!黜亦曰:王前!”齐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黜,人臣也。王曰:黜前,亦曰:王前,可乎?”黜对曰:“夫黜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黜为趋士,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在等级森严、君贵臣轻的封建社会,颜黜不顾世俗观念,敢于违抗王命;不顾众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大臣的煽动威胁,与齐宣王针锋相对,实在是难能可贵。颜黜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气概,藐视权贵的铮铮铁骨,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都是令人钦佩的。可想而知,春秋战国是有着相当的言论自由,百姓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是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极为少见的。

战国处于大变动时期,各国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势力,都大力网络人才,培植亲信,养士之风盛行。齐国的孟尝君就以“养士”最多而著称。《冯瑗客孟尝君》是《战国策》中久为传诵的名篇。

有个贫士冯瑗请人推荐做了冯瑗的“门下客”,在与孟尝君初次见面的问答中以及被收留时,他故做平庸,且又追求礼遇而无所作为。冯瑗问他有“何能”,“何好”,冯瑗的回答是“客无能也”,“客无好也”。孟尝君收留了他。只是“食以草具”,给他“士”的地位,冯瑗弹铗而歌,“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他三次用弹铗作歌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生活待遇上的要求,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以致引起周围人的“笑之恶之”,冯瑗也不管孟尝君如何瞧不起他,他依然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再三歌曰:“长铗归来乎”直到孟尝君满足了他的全部要求,他才“不复歌”。这段情节写出了策士冯瑗不卑不亢、异于常客的奇特风采。冯瑗对孟尝君的真诚态度恰恰是冯瑗后来愿为孟尝君竭尽才智效力的原因。“士为知己者死”是战国时策士的道德信条。冯瑗为孟尝君买“义”颂扬了冯瑗的远见。不管孟尝君愿不愿意,他自作主张,“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不管孟尝君做何感想,他认为“君家有寡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冯瑗的明智远虑,就在于他比较清楚的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尽管一时可以占有大量财富,但如果失去民心,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冯瑗看到孟尝君虽然势位显赫,但如若不抚爱百姓,一旦在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失势,就将无立足之地。冯瑗的“焚券市义”的动机,虽仍属为统治者孟尝君着想,但是充分体现出他对群众力量的认识,这是与当时进步的重民思想、民本思想相一致的。冯瑗焚券而归,这意外的举动使孟尝君大失所望,极为不满。而直到暮年以后,孟尝君罢相归薛,“趋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其民,因烧其券,民呼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此时孟尝君才突然意识到冯瑗果然是能士,眼光长远,深谋远虑。冯瑗处理事情胸有成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性格在这一情节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冯瑗归来复命的情节,他对孟尝君的那番答话,滔滔不绝的言辞,理直气壮的气势,显示出冯瑗作为一个策士的机警、从容、多辞善辩的风度。铮铮的言语口声,大胆果断的行动,真真切切的传达出了冯瑗所独至的性格特征。

另外,战国时代的策士们,还擅长用比喻说理以增强言辞的说服力。“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鹬蚌相争”都是深刻而优美的寓言故事。特别是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章中,写邹忌用与徐公比美的故事,向齐王进行讽谏,劝他广开言路:如今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广,有一百二十多座城邑,宫中的后妃和身边的侍臣没有一个不偏爱您的。朝廷上下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由此看来,您所受的蒙蔽也实在太厉害了。齐威王听了以后有所醒悟,于是颁布了一条激励广开言路的命令。齐国后来果然富国强兵。邹忌虽是委婉劝说,但是齐王能够采纳,就足以说明当时进谏、纳谏的氛围。

作为一部文学著作,《战国策》文笔清新流利,富于文采,又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作为一部史学著作,《战国策》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历史事实,虽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非一人、一时之作,思想也颇为庞杂,它对各诸侯国之间的游说活动和他们的奇谋异策作了真实记载,对战国之世纵横卑阖的复杂斗争形式,作了毫不掩饰的颂扬。统治阶级和政客们的权谋、虞诈、角逐都可以通过个性话的语言表现出来。文章雄辩的论说,鞭辟入里的,淋漓尖刻的讽刺与战国时思想解放、言论自由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的氛围,开放的思想,大胆的言论,使《战国策》不但对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举贤授能、任人唯贤、“察纳雅言”有警醒之用   ,而且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同样有现实意义,它值得后人研究借鉴。

20xx年由现代科技的现代性引发的食品安全的深思_行政论文 第六篇

摘要:最近,由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得不引起全民的重视。而这个问题本身也亟待解决,人们必须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道德和法制的双重建设和监管才是其真正出路。 

关键词:现代科技 现代性 食品安全

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食品对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食品,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丰富。然而正如:“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许会给人们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食品添加剂乱用、农药无限度使用、激素残留等等问题避之不及。 

人们生活变好的同时,胆量也变得越来越大,道德与诚信缺失严重,一些生产厂家不顾后果、只讲经济效益的乱加乱用一些工业合成物,侵害人们身体健康。最近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声声响亮的洪钟敲打着我们逐渐不堪重负的心理。“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我们不仅要问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面对着琳琅满目、数以万计的各种食品,我们能分清哪个才是对我们身体无害的吗?甚至有时我们千挑万选只是为了买一些对我们身体毒害较小的食品,而买到后还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从而以后更加欢欣鼓舞的在食品的海洋中继续寻找着。这是多么悲哀的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健康的生存都渐渐的变成了奢求?许多甚至从未听过的词语正在不断的更新,例如“绝育”黄瓜是指将避孕药、雌激素抹在黄瓜上,来使黄瓜快速的成熟,人在食用后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的可怕后果。还有西瓜是指对西瓜使用膨大增甜剂后,西瓜出现爆裂,人在食用后会危害神经系统,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诸如此类的新鲜词语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着这些词语许多群众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声讨的表现,反而是越来越漠然。这些有毒食品不仅毒害了我们的身体,也正在腐蚀着我们的心灵!而后者则更是可怕的,漠然就是对这些有毒食品的放纵,如果再一味的对有毒食品放纵下去,那么这些有毒的食品将在毒害我们之后,继续毒害我们的子孙,那么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很多群众在反复遭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打击后出现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按道理,遇到诸如“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后,第一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最起码也应该是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另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和无奈的调侃。深究原因,我们发现群众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的已经百毒不侵、坚忍不拔,而是因为群众已经从以往的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而令人啧啧称奇的“类似”不仅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即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开展行动——有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表态——偃旗息鼓、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曝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过去,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时光倒流。更有意思的是网络上竟然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过程:A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地没有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直到B地也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前赴后继”的势头接连的“沦陷”。

今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对此类事件的关注不足,监管严重缺失。和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建立的食品安全法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华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却是在20xx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才正式通过实施,而反观美国早在1938年时就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可以说对于中国来说,向承诺改善食品标准仍是新鲜事物。而我们缺乏应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经验也是造成今日许多问题的一个原因。 

彻底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我们全民都应该及其重视的事情。当那些道德败坏者以逐利为目的,无视食品的质量安全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道德的规劝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毕竟作用有限,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组织那里,公众健康永远不是一个首要的议题。”只讲道德对这些以逐利为目的的造“毒”企业来说是无用的,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知法犯法者,让食品制造企业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食品安全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由现代科技的现代性引发的食品安全的深思》

浅析当代高职辅导员需具备的能力素质_综合论文 第七篇

摘要: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活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给当前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辅导员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探究 

大学校园又如一个“小社会”,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干扰。“心理扭曲、网络成瘾、考试挂科”等都是现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教育需要改革的对象。以辅导员为主的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的提升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但面对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辅导员还需对相关方面加以注意。 

一、职业素养——辅导必备能力 

作为辅导员,其在辅导学生之前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让辅导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其职业素养包括: 

1、思想。我国是国家,且全国高校都在倡导思想教育理念。辅导员需积极学习“主义、思想、理论”等伟大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爱国爱民的社会意识。 

2、创新意识。“创新”是新时期重点倡导的理念,国家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而辅导员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管理好、辅导好、教育好”学生。理念上,辅导员需坚持创新体制改革;行为上,辅导员需开拓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多个方面创新已保证辅导工作顺利开展[2]。 

二、心理疏导——解除学生烦恼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学生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很多生活、学习上的琐事常会给学生带来各种烦恼。若长期受到烦恼的困惑,学生的心理必将受到影响,许多心理问题随之而来。辅导员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则是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辅导员需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受到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物质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彼此间形成的差异性也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爱好、生活品位、人文素质等都存在了很大的差异[3]。这就提醒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必须遵守“个体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2、理论运用原则。主义哲学中强调:“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理论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辅导员在对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在面对形形的学生时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辅导。

三、网络辅导——消除社会公害 

当前,“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害”之一,其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高校因“网瘾”而荒废学业的大学生占到20.7%。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因而,网络行为的辅导成为了辅导员需要积极关注的话题。 

1、邀请专家指导。为消除“网瘾公害”,辅导员除了自身的努力工作外,需和其它高校专家们共同合作,提高网络辅导的工作成效。如:辅导员可诚心邀请社会学、学等专业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互动,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不正常网络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健康网络”习惯。 

2、抵制不良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化的最大优点,但也是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根源。许多反派言论、不良思想等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给大学生思想造成严重的腐蚀[4]。如:色情、血腥、迷信等信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活动,辅导员应坚决抵制这类现象,重点教育学生。 

结论 

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受到了诸多高校的重视,其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本身工作的教育意义,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展辅导工作,让自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浅析当代高职辅导员需具备的能力素质》

广州南方人才市场_语文论文 第八篇

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作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八年来一直为中国南方的人才交流事业不断努力。20xx年12月份,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为迎合更多企业和不断涌入广州的人才的需求,在原南方人才市场不出百米的南方精典大厦,全新打造了一个近四千平方米的场地,交流机会更多,环境更舒适、优雅。

南方精典大厦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广州人才交流市场的市场状况,人才交流会行业的市场容量扩大了整整一倍。由于南方精典大厦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应聘大军人潮的流向,在南方精典大厦和南方人才市场总部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的场面,改变了人才交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交流市场的战略制高点。

对中高级应聘人员实行零门槛的准入政策,配合多渠道的媒体宣传,从而加强了招聘企业的招聘交果。在现场招聘会中,我们不仅仅关注应聘人员的入场数量,更关注应聘人员数量与企业数量的比例;不仅仅关注应聘人员投递简历的数量,更关注我们客户与应聘人员交流沟通的有效性。尽我们最大可能,让您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服务方式

人才开放式专场招聘会(周三、四、五)

南方综合大型人才招聘会(周六、日)

●服务内容

提供周三至周六、日现场招聘会展位。电脑喷画、餐饮、文具、求职登记表等。

●收费标准

请参照最新的《人才交流会日程安排表》

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我们还开展如下方式的各项配套服务:

●现场招聘

为招聘企业和应聘者提供最好的交流方式,应聘者直接与招聘企业能即时面对面的交流。招聘现场同时汇集了众多的招聘单位和应聘者,使其免去了从投放简历到面试的时间。

▲手续办理

填写《人才交流服务回执单》,提供招聘内容;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我们的理念:

服务宗旨:服务人才、服务社会

品质方针:客户至上、信誉第一、服务人才、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专心致志做好HR服务

★我们的愿景:

做中国最大最好的人力资源服务全面供应商!

★我们的战略规划:

1995--2000年,成为华南地区知名品牌。

20xx--20xx年,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20xx--20xx年,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优质的人才交流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020-39981021

邮箱:

邮编:  510620

采油工程技术的修井作业研究论文 第九篇

摘要: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采油工程对技术质量越来越重视,而且好的采油工程技术质量对于提高采油率,确保油井开采质量的好坏对油井使用寿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修井作业对于保障油井生产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它可以对油井进行维护,防止油井事故发生,同时对于延长油井的采油寿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质量;修井作业;研究

采油工程对于石油企业的发展以及采油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的联系,采油工程技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田的生产速率和生产效率,在我国多数油田进入高含水难开采阶段,采油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降低采油难度,加大对储油层石油的开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情况下加强采油工程技术质量的把控对于提升采油率非常重要。

1采油工程技术质量

1)水力振动采油技术。这种采油工程技术主要是借助脉冲波驱动水力作用于储油层,然后对油层内的原油进行处理,将井底的泥浆杂质等转化成沉淀物,加强对沉积岩的破坏,使储油层产生裂缝,提高储油层的渗透性,将封存在油层内不能被采集的石油被采集到,从而提升油井的采油量。2)纳米材料采油技术。该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应用主要是利用纳米级的驱油膜来实现对原油的驱动,提高原油的采油率。并且该技术相对于其它的采油技术来说比较先进、环保,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质地,能够有效的加强驱油膜的韧性和坚固性,降低了原油的黏附能力,降低了岩层中滞留的原油,不仅使油井的采油量增加,也足够大的对储油层进行的采油处理。3)热超导采油技术。热超导采油技术的应用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它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它可以通过对采油设备以及管道进行热处理然后加速原油的流速,降低原油采集过程中的粘附力,避免了原油采集过程中结蜡现象的发生,不仅可以防止采油设备和管道被腐蚀还能提高原油的采集量,这对于提高采油效率,减少储油层原油的滞留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和热超导采油技术都是利用温度的控制来进行原油采集操作的,但是在应用此技术时并不是温度有一定的标准,这个都是根据各个油藏的粘度以及原油加温处理水平来定的。目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加温方法有蒸汽驱动技术、火烧油层技术、蒸汽激励技术。

2修井作业

1)修井作业原则。对油井进行修护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油井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井下作业或其他采油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修井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尽可能的保障油井储油层的完整性,减少对储油层结构的破坏,只能是对油井储油层进行完善,提高储油层的渗透率;第二,保护油井自身结构,不能对油井进行二次改造,更不能随意更改油井的各项生产或者修建参数;第三,以人为本,保障生产安全。提升油井的生产效率固然是好的,但是提产的前提是保障生产人员以及生产设备的安全,避免井下作业的危险操作,提高大家的.安全操作意识,做好修井应急防范措施。2)修井作业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修井作业操作前首先是对修井设备的选取,根据油井的地质特点、油井深度、储油层的特点合理的选择修井设备。现在应用较多的是旋转设备、吊升启动设备以及循环冲洗设备。3)修井作业中的注意事项。修井作业中的注意事项主要是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防止修井事故发生。修井过程中一定会有井底落物的打捞,打捞过程中不仅对打捞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打捞设备、打捞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严格的要求。采油工程的工作环境以及影响因素比较多,任何一个因素考虑不到都可能导致油井采油故障,引起油井事故。

3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采油工程技术质量以及修井作业研究对于提高油井的采油量和生产安全性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修井作业水平对于延长油井的使用期限,保障采油过程中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为保障采油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采油工程技术质量和修井作业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徐磊.采油工程技术质量以及修井作业[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09).

[2]蒋肖依.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xx(10).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水资源研究论文 第十篇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绿色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水资源是确保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生态水利工程是实现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的可行性和复杂性,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对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绿色农业;水资源

1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产品

1.1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产品的可行性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在服务绿色农业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平衡过程,关注服务目标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通过水资源配置把生态水利工程和绿色农业联系在一起,绿色农业对水资源的要求很多,生态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绿色农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可以保证农业用水的质量。因此,生态农业水资源可以对绿色农业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2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复杂性

虽然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服务于绿色农业,但在工程的实施和运行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学科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一般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对生态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极端水文事件发生情况,预防好旱田的防洪治涝和节水灌溉等问题,怎样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效控制污染物对绿色农业的污染;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以及水资源的立体调控,使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及循环通量受人为干扰最小。这些问题都是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的难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生态水利工程要同时兼顾生态服务功能和服务于绿色农业的水资源配置,想要同时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两种服务功能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难度,所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2.1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利用生态水利工程合理配置绿色农业水资源时,要做到把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减轻对水资源循环的破坏[1]。绿色农业的发展是一种适应自然规律发展的农业模式。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加强绿色农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可以合理配置绿色农业的水资源。

2.2保证绿色农产品的质量

在发展绿色农业时,一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生产方式,确保农产品无毒、无害和无污染。生态水利工程在服务绿色农业时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在配置绿色农业的'水资源时,要确保水资源的水质等,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要重视阶梯水的质量,在选择水资源和运输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质。绿色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水资源的灌溉,由于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和天气降水的分布不同,所以灌溉是农作物吸收水源的重要途径,在灌溉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质。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水质指标是重要的因素。灌溉时要合理控制水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灌溉是制约农产品营养学指标符合标准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把市场对农产品营养学指标的需求作为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指标,促进生态水利和绿色农产品的发展。

3结语

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时,要做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绿色农业和生态水利工程共同发展,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茂,赵艳波,崔玉玲,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J].水利发展研究,20xx(8):26-29.

文章地址:www.hzydhh.cn/html/275702.html